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市场瞬间炸锅,朋友圈刷屏,投资圈各种段子飞起,“股神都走了,你还在追车股?”一时间,比亚迪H股走势直接成了所有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看着伯克希尔这波操作,说实话,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大佬这边刚走,新能源港股机会到底还剩下什么?认真琢磨,你会发现事情远没表面看得那么简单。
看伯克希尔在比亚迪这单上的故事,02年低价埋伏、疯狂持有十多年,2022年起陆续减持,2025年第一季末完全清仓,整个过程教科书级别的价值投资典范。亮点不是抄底和高抛的时机多精准,是人家下注的逻辑和最后撤退的速度。08年2.32亿美元投入,2.25亿股,成本8块多港币一股,后续最高卖到两百七十多,最后一笔还维持在两百六十多,33倍账面收益,隔着屏幕都感受到那种稳准狠带来的震撼。与其说是比亚迪厉害,更像整个港股新能源板块狂飙时代的一串缩影。
拉一下过往K线图,2020年以后全球疫情,美联储大水漫灌,风险资产疯涨,叠加新能源车热潮直接引爆,比亚迪、特斯拉、蔚来,涨到起飞。说到底,比亚迪最猛的起点,不单是造车,更是电池技术积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全球新能源大局里,比亚迪存在感就像开了挂。电池涨价、纯电天花板、混动再崛起,甚至后来这波直接停产油车,一心搞新能源,涨就一个字,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
但戏剧性的点来了,市场见顶的感觉,每次都很相似。2022年开始行业增速放缓,政策、补贴拉动力越来越弱,大家眼神开始飘向新势力和二线品牌。你看乘联会的数据,换新政策刺激后,今年前8个月乘用车增长还行,新能源零售量755万,同比25.8%,渗透率超过50%,但月度环比,8月才7.5%,前面还两位数涨幅呢,这波明显动力跟以前不同了。
比亚迪当然还是王者,前8个月国内销量219万,市场份额15%,绝对龙头,但增幅才5.5%,低于大市场,也低于吉利。别忘了吉利今年很猛,银河系列冲击,海外布局再拉高,前8个月销量164万,涨62%,快追到比亚迪头顶。8月来看,比亚迪31万辆销量一骑绝尘,但同比下降18.3%,反超看着都感觉近了。
这时候,市场气氛其实已经悄悄转变。消费升级、新能源免购置税政策即将到期,高频增长未来有点难,耐用品属性摆在这,谁都跑不了。打折促销、以旧换新成效有限,政策退出后,新能源高增长回归理性。市场红利期退潮,大家拼的就是硬实力。
刚才说新势力其实成长很猛,零跑、小鹏一个靠性价比、一个押宝智能化,中低端市场你追我赶。零跑爆款战略主打极致便宜加智能,G7增程版直接对标比亚迪爆款,比配置、比智能,下沉市场抢用户。小鹏主打智能驾驶,外部合作开发AI驾驶辅助,体验上硬刚特斯拉和蔚来。高端线腾势、仰望,想打品牌溢价,但数据一摆:腾势今年卖10万辆,全年目标30万完成度才三成多,仰望销量更低,排名100都靠边。这个节奏,市场咋看都在拼智能、拉技术、抢体验,光靠高销量行不通。
智驾领域,特斯拉全球开疆扩土,自动驾驶卷到天花板,蔚来在高阶辅助把精度刷到极致,比亚迪在智能化线路上被认为护城河变窄,舆论都看到了短版。技术迭代快,一招领先天天改版,靠老本吃不下去。一线车企争智能化、节流降本,背后比的是研发完美、成本极致低、交付速度快。说穿了,过去靠规模和补贴收割草莽时代,现在场子干净利落,基因不够硬随时出局。
继续扒拉财务数据,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8.01%,电池和主业20.35%,但二季度环比、同比都降,市场嗅觉绝对灵。对比新势力,小鹏二季度毛利率14.3%,同比、环比都拉升,理想19.4%也比较稳,零跑年度第一次扭亏为盈,变现能力更强。这点投资人其实极敏感,谁挣钱多、来钱快、增长有后劲,一目了然。
再看账款周转,比亚迪到2025年6月底应付账款2,352亿,占总资产28%,账期长达118天,虽然比去年减少了10多天,但对比特斯拉63天快两倍。新规出来60天账期倡议,比亚迪估计短期只能硬扛。手头现金1,117亿,应收账款400多亿,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常年正,但要提前付款,研发又得砸钱,流动性压力妥妥的。
回到巴菲特清仓这步棋。大多解读是行业风口过了,巨头也得见好就收,一锤定音。其实比亚迪的故事,更像整个板块从政策红利走向精细深耕。新能源车50%渗透率了,大家开始拼内功。比亚迪依然是老大,但吉利、零跑、理想、小鹏轮番搅局,个个杀疯,哪个掉速、技术慢一点都被追上,赢的永远不是体量最大,是更新快、质量好、管理更优的那个。
这时候,突然想起港股新势力打法,小鹏智能化卷上天、理想敢投未来、零跑会玩性价比,每家背后团队都懂数据、用创新找增量,谁都有爆发点。外界光注意比亚迪的账面数字,其实这些新势力真正激活港股新能源板块的活力,像极了新玩家颠覆旧规则。投资圈流传一句老话——只看昨天的龙头,早晚错过明天的黑马。港股机会在哪?恰恰在政策见顶、技术爆发、产业链洗牌的节点,找到那个现金流稳、创新够猛、毛利稳定的车企,下一个风口很可能就藏这里。
来点真心话,新能源港股未来江湖,行业格局第一轮已基本定型,第二轮打法变成全链路竞争,数据智能、工艺成本、品牌全球化。港股市场想选新能源车标的,别再一棵树上吊死,财务数据只是门票,战略、研发才是核心竞争力。新一波港股100强评选要来了,专挑财务健康、研发创新多、现金流好、规模扩张快的企业,不是榜单,更像投资者地图。往下一个十年看,新能源革命,智能驾驶,谁玩得转,谁就是大赢家。
最后一句,巴菲特转身,留下的不仅是比亚迪二十倍大牛股的神话,而是打开了港股新能源新篇章的入口。新能源革命、智能化新时代,每家车企都像在赛跑,每天都在被换道超车,港股市场从来不缺机会,缺的是识别长期价值的那双慧眼。下一个阶段,智能时代,硬实力说话,创新才是永动机。“港股100强评选”像一把大筛子,捞出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所有投资人都在等一个新故事,从这里打开下一轮港股新能源行情的全新地图。
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存在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码字不易,盼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更努力,祝大家天天顺利!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