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25年成都车展的灯火比往年更亮,可是你要是真的踩着时间走进展馆,会发现那熟悉的轰鸣声、那台上引爆全场的超豪华猛兽——今年统统没有了。
说真的,这场每年让车迷们流口水的大秀,突然之间安静得有点渗人。
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还是说,这豪华车的江湖早就暗起波澜,如今水落石出了?
有没有哪位老铁在现场转过一圈,试图把耳朵贴近地面,想听点儿保时捷、劳斯莱斯发动机的余音?
结果传来的,全是一片电流和新势力品牌的智能语音。
场馆里苗条冷艳的剪刀门不见了,汉斯风披挂的宾利中网也没影了,满场走动的,不是西装笔挺的“老钱”公子哥,就是拿着自拍杆的网红在试拍小米SU7的智能座舱。
不得不感叹,这热闹还真是变味了。
细数下来,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这些过去能引爆微博热搜的主角,居然一个不剩。
放在几年前,那可是咱们普通人蹭进车展最大的期待,咔哒一拍,朋友圈评论99+。
今年8家顶流豪车品牌全体缺席,外资超豪华阵营集体隐身,谁能想得到?
难怪有网友调侃:今儿这成都车展,怎么看都像新能源厂家的巡演现场。
难道世界真要变天了?
可别以为这是今年的临时状况。
去年玛莎拉蒂早就先撤了,英菲尼迪据说是痛心疾首地告别中国市场,雷克萨斯、捷尼赛斯、捷豹路虎也陆续熄灯散场。
你仔细一扒拉,才发现这其实像一副没头没尾的多米诺骨牌,一个推倒一个,没完没了。
那阵势跟打麻将一样,庄家都自己下桌子,留一堆后来者苦熬牌面。
冰冷的数据本来最没有温度,可你要真看懂那些数字,心里还得打个冷颤。
乘联会说超豪华车销量2023年就下滑了,到了2024年掉得更快,眼见着2025年上半年都还没止跌。
到7月份的时候,整个豪华品牌零售量下跌20%,比比谁家掉得快,几乎成了“内卷”新项目。
头顶光环的豪车们,如今在统计图上仿佛溺水者,难以自拔。
不少老铁在车友群感叹,前些年有钱人争着拼马力,现在都流行拼算法、卷智能。
V12早就被AI语音助手拍在沙滩上,年轻富豪们宁可为一套“会升级”的座舱买单,也不愿再为那纯机械的经典鼓掌。
话糙理不糙,现在讲究“可进化”,你豪车瞎牛什么?
谁家车机不卡顿,谁就能拿捏未来。
保时捷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老粉丝眼泪都要流下来。
说实话,中国曾经是全球最挺保时捷的市场之一,啥时候销量不是三分之一靠中国人呢?
但你看看2024财报,营收和利润全线下滑,更窒息的是在中国跌了28%。
卡宴、Macan都救不回来,无论怎么扛,销量还是扶不起。
玛莎拉蒂更惨,价格“骨折”直降26万。
最夸张的是,这折头能让你多拿一辆小米SU7回家。
所谓贵族范儿,在大幅度调整后,终于也得下场和国产品牌同框硬刚。
三次换帅,频繁人事变动,连自家人都认不准市场怎么看。
阿斯顿·马丁也在中国市场撑得够呛,2024年销量下滑快一半,债台高筑。
高层表态很官方,说要“重塑中国业务”,可其实心里慌得很。
不仅仅是保时捷、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剩下那波超豪华玩家——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哪个不是销量跳水?
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那些售价在100万元以上的车,卖了3.7万辆,同比下滑近一半。
更要命的是,超豪华车九成都还是传统大排量油车,偏偏中国政策对大排量越来越严。
7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新公告,定了“90万起步”的豪车消费税红线。
一下子把这些吃大排量、玩重排放的超豪华车扼住了命门。
业内老司机点评,多数超豪华品牌的看家本领就是排量大,现在变成制约,只能噤若寒蝉。
再加上经济下行,消费群体不再激情买单,这让老牌豪华也得学着咬紧牙关过日子。
谁还舍得冲动剁手一辆“非刚需”的极品玩具呢?
正当超豪华阵营在中国步履蹒跚,本土品牌却在摩拳擦掌、暗中使劲儿。
譬如大家刚刚目睹的,长城汽车35周年大合影,C位出现一辆像极了“未揭盖头”的超跑。
据说这就是亮相中的超跑项目。
人家不藏着掖着,还让董事长亲手试驾法拉利,研究两边差距准备造“国产超跑”。
啥时候公司高管都放下包袱自驾超跑了?
过去,这事都得给“南波万”老外留着。
现在好了,从注册新品牌“自信汽车”开始,国产品牌玩起了自信,而且都不带眨眼的。
往宽里讲,比亚迪早早杀进百万元领域。
仰望U8、U9价格直接奔着顶级外资跑,U9卖到168万一台,高于不少传统百万级豪车。
再看华为联手江淮推出尊界S800,一开口就是100万到150万区间。
按官方的口气,鸿蒙智行“实现主动智能到自主智能的跨越”。
啧,过去只有欧美豪车有底气讲豪华,如今国产也能玩“自己带货”。
极氪也没闲着,推极氪009典藏版要90万,主攻商界大佬和高净值客户。
即将上市的极氪9X瞄准60万以上的市场,就是奔着重塑国产高端话语权。
看到没,多少年过去,国产终于翻身把歌唱。
说到底,市场变天的根源还得回到技术代差和观念更迭身上。
电动化、智能化这些事儿,西方老牌车企起头慢,如今追赶不及。
中国队却靠着新能源和AI搞了花活——激光雷达、800V快充、车机交互、自动驾驶,说出来就是一串串新名词。
再看看麦肯锡的判断,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豪华”不仅是身份,更成了“技术崇拜”的对象。
那些年吹牛豪车的黄金标志,转头让位给了AI语音、智能灯光这类新玩意。
老外还在琢磨怎么把真皮座椅绣成艺术品,中国品牌已经在拼App生态和芯片处理速度。
这转身不是一般地快。
但想登堂入室,说瓜熟蒂落也还早。
理想L9、腾势D9站稳了30-50万市场,可上到百万级,依旧有认知鸿沟。
仰望U8说是惊艳,7月才卖掉80台,说明“百万级”还没普及。
毕竟高端、超豪华这块蛋糕吃起来,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故事、文化、品牌底蕴。
极氪CEO安聪慧就很清醒,说新能源是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窗口,但谁要当真把窗口当成永久通行证,那可就要吃大亏。
这行情就像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外资豪车优雅转身慢慢消融,一边是国产新贵拼抢厮杀,整个车圈的剧本被彻底翻了个。
有朋友总结得妙——成都车展今年搞得像是一场“新世界选秀”。
超豪华品牌早年的流量光环逐渐褪色,国产新贵的上位野心昭然若揭,各自的路看起来全是荆棘和机遇。
换句话讲,这谁也不是最终赢家,豪华车的江湖,只不过恩怨刚开始。
你信不信,等明年再看,坐C位的“豪车”还有没有一点油腻老派的影子,估计得看天命。
世界正在变,谁都不敢大声嚷嚷“此江山是我定”的狂言了。
所以对于广大小伙伴来说,问题来了:面对新一轮“豪华定义权”大洗牌,你觉得未来国内市场的超豪华车C位会花落谁家?
欢迎留言整活,发表你对“新能源vs传统豪华”的犀利看法吧!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