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来万,给我激光雷达、空气悬架、四轮转向?你逗我呢?
我同事把咖啡一撒,杯盖飞到地上,店里小哥抬头看我俩,像是见到白天的流星。
新款智己LS6挂着8个配置在那儿,我盯着那行字:预售20.99万起,9月10日上市。
心里话一句没忍住:这价位,谁还装腔作势啊。
画面往回倒。
昨晚群里吵成菜市场:G9车主拍桌,底盘不是写出来的;华为系那边回击,生态比你们车机顺太多;星纪元ET粉把价格甩过来,冷冷一句:真要比,先看钱包。
屏幕最中间躺着LS6配置单,跟做了满分模拟卷一样,别出声,让别人先急。
我趁午休去了展厅,那个T字头灯比图里顺眼。
升降屏取消,物理按键回来了,手指碰一下就有反馈,心里那口气慢慢落下去。
副驾屏做大,桥鞍台面掏出深坑,能钻进去两瓶冷萃和一个乱糟糟的情绪。
轮辋换新样,搭配倍耐力蝎子胎,站在车边上有种别挤我的距离感。
问动力,销售说双路线都开了。
增程四款:52 Pro、52 Max、66 Max、66 Max+。
52kWh那组LFP做370公里纯电,适合城市通勤,把油当备份;66kWh把纯电拉到450公里,工作日不找桩,周末也不发愁。
纯电这边四款:Pro、Max、Max+、Ultra,后驱76kWh做650公里,Ultra上103kWh三元,四驱,百公里3.48秒,CLTC标750公里。
朋友圈爱发的截图,八成来自这台。
试驾工程师让我绕桩,四轮转向在后面轻轻推我一把,空气悬架把车身托住,重心没那种散架感。
大体重前锋学会了低位脚步,步点稳,转身快。
我抬头看他,他摊手,电控阻尼的事儿,说多了像写软文。你体感记住就行。
这句话挺实在,比动不动背参数顺耳。
智驾硬件没藏着。
中高配直接给激光雷达和Orin X,城区NOA、代客泊车这类功能,先能开起来,再慢慢OTA。
顶配Ultra还留了个520线雷达和NVIDIA Thor的选装,像教练把更厚的战术本放到替补席,真要打硬仗再翻页。
有人嫌复杂,我只盯一个到冬天,热泵策略和能耗控制扛不扛得住,别把纸面强写成嘴上强。
回家路上,我又翻了眼配置。
增程66 Max把450公里纯电、高阶智驾和四轮转向凑在一起,落在25万附近,卡住一片等等党。
纯电Ultra是情绪价值担当,3.48秒拧到底的数据很会讲故事。
价格梯度从20到27万多,精准踩在G9、R7、ET的脚背上,谁看了都觉得有点不舒服,这就够了。
群里继续掐。
G9车主说,底盘滤震那层绵劲儿,不是开三圈就懂。
R7铁粉翻出车机联动截图,导航、音乐、家里灯泡一个调头全接上,顺滑到离谱。
我回了句,LS6这次把装饰性的炫技缩了水,升降屏没了,纵置屏也没了,钱往底盘和感知硬件上堆,这种取舍很像复盘后的回炉。
不华丽,但实用。
有人回表情包:懂车的人都变啰嗦了。
也对,花自己钱,啰嗦点没坏处。
补能是另一个世界。
增程用户真正在意的,是发动机介入时的NVH,别像早期机型那样突然把琴打跑调;纯电用户的4C快充写得好看,落地还得看你小区门口那根桩今天有没有脾气。
LS6给到的路径,像把易用性用螺丝拧紧,按键回归、驾驶员监测放到A柱,懒得跟你玩玄学。
有朋友爱听数字,那我丢一把:增程版发动机1.5T,最大功率114kW,电机230kW;纯电后驱245kW,四驱前200kW、后300kW。
车身4937×1988×1671-1673mm,轴距2960mm。
7月销量2630辆,不算猛,靠这次改款去抬曲线。
你看,数据就是这么冷,但用得对,它是脉搏。
座舱这块,我给个主观分。
方向盘回归全幅,手感回到正常世界;YAT半幅当个玩意儿选就行,别强塞。
中控5K一体屏悬浮不升降,副驾屏埋进台面,观感稳了。
无线充电加通风槽,这小改动有用,夏天手机不至于烫得像铁板鱿鱼。
市场的气味也变了。
20万级智能电动SUV集体拔刀,大家比的不只续航和加速,开始卷四轮转向、空气悬架这种姿态管理。
智己这次打法更像全科平均分拉满,不靠单项冲榜。
对面压力会不会反馈到价格?
历史经验告诉我,会。
在接下来四到六周,试驾间的人流量会把答案写出来。
线上内容已经在排队。
0-100加速实测、麋鹿和绕桩、城区NOA穿街走巷、停车楼里代客泊车,这些视频会把流量炒热。
LS6给了太多抓手:3.48秒、750km、四轮转向、Orin X。
对比的魅力在于站队,人性从来讲理一半、斗气一半。
我没资格劝和,只提醒一句:别被截图牵着走,去摸一把方向盘,很多判断就没那么玄。
厂商的心态也能读一点。
上代玩的酷,这代收了。
把钱往看得见摸得着那边倒,把可OTA的上限当长期卖点。
这是条不浪漫的路,却活络。
供应链也做了分散:增程部分用正力新能LFP和宁德三元搭配,纯电用中创新航和宁德搭配,这是稳态经营,不花哨,抗风险。
颜色选了尼维斯蓝,这名字念出来有点装,但上车身效果挺冷静。
尾部那块可编程屏,年轻人会玩梗,年长车主关掉就好,别让每个人都被潮流推着跑。
车门隐藏把手、B/C柱黑化,这些都是现在常见的套法,审美不会出错。
讲两句使用场景。
通勤为主,增程66是最省心的方案,电跑一周、油作保底;要远门多,纯电后驱650km那档是耐用口粮;爱情绪的,Ultra。
买车像点菜,多加点盐不一定好吃,合胃口才行。
别拿配置清单当脸面,车是你自己开,不是朋友圈开。
关键词自己长出来的:新款智己LS6、预售价格、激光雷达、空气悬架、四轮转向、城区NOA、750km、3.48秒、Orin X、Thor芯片。
这一串词贴在图上,平台就会动。
我更关心一个小点:物理按键回归这件事,说明品牌开始尊重盲操作了,这是把用户当司机,不是当展台观众。
结尾前插个小花絮。
展厅里,一个大哥问销售:增程发动机介入有多响?
销售笑笑,指了指旁边那台老款:去听听它,再听新款,你就知道我为什么笑。
我凑过去,噪声控制的确进步了。
不是神迹,足够了。
一句话把今天的态度摆这儿:LS6这次不讲出圈,讲过日子。
参数会过期,体验不会。
想快,就选Ultra;想稳,就选66 Max+;想省钱,入门Pro也不是罪过。
秋天要到了,等冬天冷一把,再聊能耗,别把夸夸其谈当承诺。
你要拉踩谁随你,我要做的,是把钥匙再借来两天,跑跑夜路,看看它到底几分像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