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进博会,我逛到福特展台,哎,说实话挺喜欢那气氛的。
你知道,我一直觉得福特这个品牌挺实在的,不是那些只会搞概念,真正拿得出手的车型不多。这里面一大堆未来概念车其实我看多了,咋就感觉他们这次带的几款车还算是真正有料。
比如说福特智趣烈马,我一开始还以为它是个普通的电动车,结果一问才知道这是福特首款增程式电动车。噢,这个名词我以前听过,但没怎么细琢磨,就是用个增程式,其实就是在纯电和油剂之间搞个折中,省油又能跑远点。它基于福域原生架构设计——这个福域我知道,是福特专门针对新能源开发的底层架构。
我还关注了它的传感器系统,30多个传感器,这数字我估算,除了前后雷达和摄像头,肯定包括激光雷达,毕竟激光雷达出现在不少高端车型上了对吧。这些传感器为了啥?听说是为了自动驾驶辅助。
我一直在琢磨,一个车能不能变得够智能;或者说,是不是自动驾驶整不起来的那个门槛还真挺高。前几天和一修理工聊,他笑着说:别看自动驾驶挺火,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繁琐多得很。我觉得这话有点道理;传感器多了,技术复杂,维护成本也高啊。
而且我还在展台旁边看到一个操作员跟客户演示高速NOA辅助驾驶,那块屏幕上打出激光雷达+双Orin芯片的字样,说实话这个组合算挺牛的。视频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画质还不错,但我得说,真正开上路还得时间验证。
还挺有趣的小细节是,那辆烈马的内饰,感觉设计得很运动范儿。我记得朋友曾说:这车躁动得很,别指望能坐得舒服。不过这里面也有对比,在这个级别同价车里,动力表现基本相差不多,但在操控细节和底盘调校上,还是有差异。像索纳塔那批车,底盘软一些,劲嘎怎么说也不如烈马来的狠。
我还发现个小事,有个销售员聊到,说烈马在北方的保值率大约在55%左右,这个数字我觉得有点低(当然我没有实锤,只是估算,毕竟电动车贬值快点还是很明显),但其实这个范围挺普遍的。你们知道,一辆车开一年折价大概10%左右,如果这车平时维护得好,也许还能再保点。
但顺带一提,91年的我第一次接触福特,就是因为那辆野马——后来想想,那会我还天真地觉得,马越贵越牛。其实现在想起来,早些年福特在国内的渠道挺杂的,售后也不是那么到位,只能说车子挺好,但是后续维护麻烦。
说到渠道,我心里还在琢磨,福特这些年是怎么把渠道铺展开的?在我理解里,渠道其实就像你买菜那样,摊贩多了,质量更参差,但价格会便宜一些。别的品牌有点像超市,标准化多了,偶尔还被泡沫套路。福特可能还在摸索阶段,怎样做到既保证利润,也能让用户方便维修。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林肯那边展的全新领航员,哎,那个豪华的名头,可不是盖的。填充感极强。虽然我不太喜欢豪华这个字,但没办法,反正这车确实扎实。
不过我经常会想:这些豪车,真有用吗?用料、舒适性都好,用户心理也讲究面子。但我印象中,很多朋友其实更看重用着顺手,比如油耗、保养、更换零件的难易——这个其实才是真刀真枪的考验。
我也有点自我更正的感觉。之前觉得,我一直觉得新技术变革快,比如混动车、Plug-in PHEV,甚至现在电动车。有些细节发现,还要看供应链(这段得强调一下)这个环节,能不能稳定供给、保证品质,才是真硬核。
你觉得,自动驾驶未来能改掉所有龃龉吗?还是说,还是得靠人的一部分智慧来弥补这些天堑?我自己是不太确定,但猜测某些场景下,自动驾驶没有人类司机的应变能力可能还稍欠火候。
好了,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展示这么多科技范儿的车,毕竟只是样子,真正户里倒出去用的,还是那些不怎么出场,但能实实在在跑动的车——比如我爸的那辆老桑塔纳,可能比这些高科技车更有用。
那你们平时更关心哪边?是技术上的黑科技?还是日常的用车乐趣和省心?
(话说回来,自动驾驶要是成熟了,一路上都不用操心,路况突然变差,我真的会觉得靠,还是人最灵活。你们怎么想?)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