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

说起最近汽车行业的账期问题,很多做零部件的小老板们这几个月心里都浮不上来气。

前一阵一汽、东风这些大厂刚开了会,信誓旦旦说以后供应商的账就压不那么久了,大家都盼着日子能好过点,结果三个月过去,现实还是一地鸡毛。

其实账期拖延这事儿,圈里谁都知道,早成了行业潜规则。别说60天,180天都不稀奇。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可今年风向变了,先是中汽协站出来批评说,大家打价格战已经卷得快疯了,这么下去谁都活不下去。

紧接着,国家出了新规,明文规定大企业从中小企业买东西,账期最长不能超过60天。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政策一落地,十几家主流车企就赶紧表态支持,工信部还上线了投诉平台,摆出一副“我们很重视”的样子。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媒体专门去做了暗访,发现该拖的钱一分没少,供应商还是苦哈哈等着回款。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北方工业大学的张翔分析得很透:第一,政策规定了60天,但没说拖了要怎么罚,车企不怕你。第二,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企业把钱都砸在研发和推广上,自己都手头紧。

第三,拖账的习惯根深蒂固,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谁也不想第一个吃亏。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看看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主流车企平均账期还是120天以上,就算广汽、吉利这些名声不错的,也得130多天才能结账。

中汽协又出新倡议,说得细一点,验收合格后3天内得算账,合同还不能少于一年。可问题是,中汽协又不是执法部门,说白了就是“劝劝大家”,车企愿不愿意听,还是两说。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为啥账期总是缩不下来?说到底,还是行业太卷了。现在车企要拼市场不是打折促销就是砸钱搞新能源,利润越来越薄,账上的钱根本不够用。

于是就想办法“借”供应商的钱周转一下,反正压一压账期,等有钱了再慢慢结。可供应商也不是铁打的,有的老板直言,90天还能接受,现在180天早就顶不住了。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更糟糕的是,有些大厂仗着自己地位高,说改就改合同,压价也不手软。供应商要是敢撂挑子,说不定饭碗都没了。

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短期看车企账上宽松点,长期就毁了供应链。小供应商没钱只能降成本、偷工减料,最后整车质量也跟着出问题。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再说了,头部车企自己也叫苦,说账期缩短压力太大,利润年年下滑。

那该怎么办?光靠喊口号肯定不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政策只有规定没惩罚。要真想让大家老老实实按60天结账,得来点硬的,比如拖一天罚多少,影响项目批下来。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再比如,把账期和政策补贴挂钩,谁敢拖账谁就没得拿好处,到时候看企业还敢不敢拖。

投诉平台也是个办法,但光有窗口不行,还得真有人处理,真能解决问题。否则供应商投诉完了,还是一肚子气,没人给说法。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其实供应链是个大圈子,车企和供应商是互相成全。谁都不傻,真要搞垮了供应商,自己以后也别想买到好零件。

现在不少企业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愿意多花点钱、早点结账,换来更稳定的合作关系。长远看,这才是行业能活下去的路。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账期拖延就像链条上的锈,总觉得省了点钱,其实最后影响的是整个行业。从整车厂到零部件,再到原材料,每一层都得吃饱了,行业才能有劲搞创新。

要是哪天车企不再靠压供应商的账“省钱”,供应商也不用天天盯着回款发愁,那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才算真的过去了,也才有底气跟人家国际品牌掰手腕。

17家车企集体表态是作秀?媒体探访拖款照旧,没人真结账!-有驾

说白了,靠压账期过日子,只能越过越窄。现在谁都盼着行业能走正道,别再让这些所谓的“潜规则”绊住前进的路。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