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可真是不太平静,就在大家伙儿都盼着“金九银十”这个买车的好时候,小米汽车突然宣布要召回将近十二万辆SU7,这消息一出来,可把不少人给惊着了。
雷军不是说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创业,赌上了全部声誉吗?
这车才卖了多久,怎么就要召回了?
是不是质量出了大问题?
一时间,各种议论都冒了出来。
不过,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这事儿得掰开来仔细看看,因为这里头的门道,跟咱们以前理解的“召回”还真不太一样。
首先得说说这个“召回”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咱们普通人的印象里,一听说汽车召回,那肯定不是小事,八成是车子某个零件有毛病,比如刹车不灵了,或者发动机有隐患,得赶紧开回店里去,让师傅拆开来修好,费时又费力,心里还总觉得不踏实。
这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跟小米一起公布召回的,还有广汽丰田和斯巴鲁。
它们召回的原因,就比较接近咱们传统认知里的问题,多半是硬件上的毛病,需要车主把车开回去进行实实在在的更换和维修。
但是,小米这次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小米官方很快就出来解释,这次所谓的“召回”,并不是让车主们把车开回维修中心,大家的车好好地停在车位里就行,甚至你可能都感觉不到发生了什么。
他们用的是一种叫OTA的技术,翻译过来就是“空中下载技术”。
说白了,这就跟咱们手里的智能手机升级系统是一个道理。
手机厂商发现系统里有个小漏洞或者想增加个新功能,就会推送一个升级包,咱们在有网的地方点一下“升级”,手机重启一下就好了。
小米这次给SU7做的,就是这么个事儿。
那到底是什么问题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呢?
问题出在那个L2级别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上。
小米的工程师们发现,在一些非常极端和特殊的场景下,比如说路上突然出现一个系统没见过的、奇形怪状的障碍物,或者路况复杂到超出了电脑的预判范围,这套辅助驾驶系统的识别、预警或者处理能力可能会有点跟不上。
请注意,官方用词是“可能不足”,意思是这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随时会发生的危险,而是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存在的一种潜在风险。
如果这时候驾驶员刚好分神,没有及时接管车辆,那碰撞的风险就会增加。
为了消除这种哪怕只有万分之一概率的安全隐患,小米决定通过OTA远程升级的方式,给所有受影响车辆的软件系统打个“补丁”,优化一下算法,让车子的“大脑”变得更聪明,反应更快。
所以说,这次召回对车主来说,基本上没有造成任何麻烦,反倒体现了现在智能汽车的一个巨大优势:车子可以像电子产品一样,通过不断地软件升级来修复漏洞、优化体验,甚至增加新功能,让车越开越新。
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不是什么质量丑闻,反而是一次负责任和技术实力的展现。
弄明白了小米召回的真相,我们再把眼光放宽一点,看看整个汽车市场的大环境,你就会发现,现在这个时间点,整个行业都处在一种“亢奋”又“焦虑”的状态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家给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今年是最后一年享受全额免征了。
根据政策,到了2026年和2027年,买新能源车就要开始交一半的购置税。
这是什么概念?
咱们简单算一笔账,一辆20万的车,购置税大概就要一万多块钱。
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所以,无论是想买车的消费者,还是想卖车的厂家,都想抓住这最后几个月的政策窗口期。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异常火爆的“金九银十”。
各大车企为了抢占市场,简直是拼了。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疯狂推出新车。
据统计,光是今年9月份,就有差不多40款新车扎堆上市,这个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不止,可以说是历史上新车最多的一个非车展月份了。
从豪华品牌到主流新势力,再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大家把看家本领都拿了出来,新产品一个接一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光有新车还不够,价格战也打得异常激烈。
你看,特斯拉刚上市没多久的新款Model 3,说降价就降了一万,还推出了五年免息的金融方案。
小米、小鹏这些品牌一看,也立刻跟进,各种“0首付0利息”、“一口价特惠”、“厂家直补”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选择更多了,买车的成本也实实在在地降低了。
这场市场狂欢的背后,其实是所有车企都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
一年马上就要到头了,各家年初定下的全年销量目标,完成得怎么样了呢?
从数据上看,即便是表现最好的吉利和比亚迪,到8月底也才完成了六成多一点的目标。
而像北汽这样的,完成率还不到四成。
新势力品牌里,虽然小鹏、小米这些完成率相对高一些,但也有不少品牌的完成率在40%以下。
这意味着,剩下的最后一个季度,大家都要全力冲刺,否则年终的成绩单会很难看。
这种压力,迫使车企们不得不通过加快新品上市节奏和加大促销力度来吸引消费者,力求在年底前多卖一些车。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市场景象,既是政策红利下的最后狂欢,也是车企们为了完成业绩目标的“期末大考”。
整个市场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