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还没过完,一家中国新能源品牌就扔出了一枚“深水炸弹”:销量提前突破50万台大关! 这不是什么百年老店,而是成立仅仅第九个年头的零跑汽车。
从今年3月开始,它就把“蔚小理”这些话题王牢牢压在身后,连续8个月稳坐中国新势力销冠的宝座。 月销量从破6万到冲7万,几乎是以每月刷新一次纪录的速度狂奔。 这匹“黑马”,跑得比大多数人预想的都要快、都要猛。
回看2019年,当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说出“2025年要实现年销50万辆”时,外界多半是怀疑的。 那时候,新能源市场群雄并起,零跑的声音还显得有些微弱。
六年过去,当初的豪言壮语非但没有落空,反而被提前实现了。 这份“以行践言”的底气,可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得来的。
国内市场,是零跑销量的坚实基盘。 它的打法,看起来有点“笨”,却又异常有效。 不像有些品牌一味堆砌华丽参数,零跑埋头干了一件事,“技术全域自研”。 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到核心的三电系统,能自己做的绝不外包。
这套模式最初不被理解,效果是实打实的:成本被牢牢控制住,产品迭代速度快得惊人。 结果就是,你能用远低于同级竞品的价格,买到一辆配置拉满、技术不掉队的智能电动车。 老百姓用真金白银投票,让零跑的T系列、C系列车型成了街头巷尾越来越常见的风景。
如果说国内市场是根基,那么海外战场就是零跑杀出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这条曲线陡峭得令人惊讶。 截至10月,零跑已经把超过4.4万辆车卖到了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渠道网点突破了700家,这个数字在新势力里是绝对的榜首。
它进的不是容易混的新兴市场,而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汽车工业的心脏区域。 在那里,和本土的巨头们正面硬刚。
零跑出海,凭什么能这么快? 答案是一个“神队友”,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 去年那笔高达15亿欧元的战略投资,不仅仅是输血,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Stellantis旗下拥有从Jeep到玛莎拉蒂等十几个品牌,遍布全球的经销商网络就像现成的高速公路。
零跑的车,开上了这条快车道,省去了自建渠道需要耗费的数年时间和天文数字的资金。 这种“借船出海”的智慧,让零跑在全球化竞赛中,赢在了起跑线上。
产品,永远是销量的最终答案。 零跑的成功,最终要落到一辆辆具体的产品上。 它的产品线像一张精准织就的网,覆盖了从入门到高端的多个主流细分市场。 但零跑似乎从不满足,总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于是,原定稍晚亮相的全新运动轿跑,零跑Lafa5,被果断地提前到了11月27日上市。 这款车预售价定在10.58-13.18万元,意图非常明确:用极具杀伤力的价格,和运动轿跑的鲜明个性,彻底点燃年轻用户群体的热情。 显然,零跑不想给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定位更高的旗舰D系列也在摩拳擦掌。 这意味着零跑不再满足于在单一价格带内卷,而是坚决地向品牌高端化发起冲击。 多款车型组成的矩阵,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攻势,让零跑的销量增长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所有这些动作,都指向一个核心:零跑自己掌握的技术。 业内常说的“蔚来的服务、小鹏的智能、理想的产品”,而零跑的标签,越来越清晰地指向“自研”。
当其他品牌因为供应商技术迭代而受制于人或成本高企时,零跑凭借自研的LEAP 3.0技术架构,能够快速整合资源,针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反应。 这种底层能力,构成了它敢于打硬仗、打快仗的底气。 50万辆的达成,本质上是一场体系性胜利的集中体现。
2025年11月15日,对于零跑而言,是一个注定被铭记的日子。 50万辆的里程碑,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新势力一条不一样的路径:不依赖喧嚣的营销,不困于单点的技术,而是靠扎实的全域自研、精准的产品定义和全球化的战略视野,一步步跑了出来。 这场提前到来的胜利,已经改变了牌桌上的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