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在北美搞了个大事儿,发布了所谓2026款的Model 3标准版。
一句话总结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消息一出来,国内各种车友群直接就炸了,堪比往功德箱里扔了个二踢脚,各路神仙都给整不会了。海外定价换算过来大概26万人民币,比之前便宜了快4万。按照这个自爆比例,要是真进了国内,价格怕不是要直接干到21万区间。
讲真,看到这个价格,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后脖颈子发凉。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马斯克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最后都会变成某种形式的快乐,只不过快乐的是他,而不是你。这根本不是降价,这是车圈的一次行为艺术,主题叫《返祖》。
如果说之前的汽车竞争是大家在餐厅里比谁的菜好吃,小米是直接把你的招牌菜端走自己卖。那特斯拉现在这手,就是微笑着告诉你,从今天起,我们餐厅只提供压缩饼干和白开水,但我们餐厅的名字,叫米其林。
这刀法,已经不是精准了,这是玄学。三体人看了都得把脱下去的水分再穿回来,连夜研究地球人的商业逻辑是不是一种新型的因果律武器。
你看得见的减配,叫“信仰的考验”。
首先,手动后视镜。朋友们,手动后视镜。我上一次在车上见到这个配置,还是在我爹单位那台快报废的普桑上,摇下车窗需要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充满了工业革命早期的蒸汽朋克美感。现在,2024年,一个自诩为科技先锋的品牌,把这个老古董又从历史的垃圾堆里刨了出来,安在了最新款的车上。这已经不是抠门了,这是对工业文明的背叛!
然后是车漆,只有一个灰色免费。你想选个白色或者黑色?掏钱。这操作特别熟悉,像极了某些网游,你的人物创建出来是灰头土脸的,想换个发型?想整个好看的皮肤?朋友,这边的商城了解一下。
内饰更是重灾区中的卡萨布兰卡。中控台和座椅,全换成了织物材质。我不是说织物不好,但特斯拉这个,你得换个角度理解。这不叫织物座椅,这叫“赛博蒲团”。夏天还好,冬天你坐上去,那冰凉的感觉,能让你瞬间“悟了”,悟到人生四大皆空,什么真皮、Nappa,都是过眼云烟。讲真,我这种掉头发出油的老中年,看到织物座椅头都大,夏天一出汗,那味道,简直就是行走的生化武器。
前排座椅通风、后排座椅加热、后排那个哄娃用的小屏幕,咔咔咔,全给你干没了。尤其是后排那个小屏幕,之前吹得多神,现在抠得多快,只留下一个手动出风口,仿佛在对后排乘客说:你们不配拥有娱乐。
但是,朋友们,但是,有一个天大的“升级”!那个被无数车主骂到祖坟冒烟的反人类转向灯按键,终于被换回了传统的拨杆!
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哭出来。这算什么?这叫“拨乱反正”。这是一种“我错了,我装的”的顶级拉扯。马斯克用无数的减配,换来了一个本就天经地义的设计回归,还让你觉得他好像听劝了,他心里有你。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不见的阉割,才是“付费的开始”。
如果说看得见的减配只是让你难受,那看不见的阉割,就是让你难受之后,还得求着他给你解锁,属于是精神和钱包的双重PUA。
动力,零百加速慢了快1秒,变成了5.8秒。够用吗?绝对够用。但是,这种感觉就像你买的方便面里,牛肉粒从三颗变成了一颗,虽然都能吃饱,但你心里那股怨气,能让你多喝两碗汤。
电池小了,续航短了,EPA标517公里,国内CLTC估计能给你标个600出头,但大家都懂,这玩意儿就是个参考值,跟天气预报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北方冬天,车主的心情会和续航里程一起,跌到冰点。
自适应减振器,也没了。这代表着,你的屁股将会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大地每一寸土地的真实起伏。路感更“清晰”了,清晰到你能分辨出压过的是康师傅的矿泉水瓶还是统一的。
但是,马斯克最贼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把所有能抠的都抠了,唯独留下了最重要的东西——HW4.0硬件。8个摄像头一个不少,算力也没降。
然后,他反手就把Autosteer(车道保持)这个基础功能给你关了。
看明白了吗?这台车,从本质上讲,已经不是一台完整的车了。它是一个“移动的FSD订阅入口”,一个为你将来给马斯克交钱而量身打造的、四个轮子的赛博骨灰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好像有点地狱,但你仔细品,是不是那个味儿?)
他卖给你的,是一个修仙的“素体”,灵根顶级(HW4.t),但功法全被锁了。你想学最基础的吐纳之术(车道保持)?对不起,请先加入我们FSD这个修仙大派。至于完全自动驾驶那个“飞升”的梦想,更是需要你倾家荡产地“氪金”渡劫。
这套商业模式,真是绝了。同行看了也得傻,直呼学到了商业的本质,就是把用户变成信徒。
所以,这台21万的“丐中丐”Model 3,能打过小米和极氪吗?
这个问题,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就是个伪命题。
因为会纠结这个问题的人,根本就不是这台车的目标用户。
你拿它跟小米SU7和极氪007比配置?那简直是欺负人。雷军能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给你塞进去,再送你一套定制的餐具。极氪能把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用料拉满。而这台Model 3,内饰简陋得像个毛坯房,配置清单薄得像张草稿纸。
但能过,就是能过。
因为特斯拉卖的,从来都不是配置。它卖的是三样东西:品牌、三电、以及FSD那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开特斯拉和开别的电车,心态是不一样的。你开别的车,你会跟人聊续航、聊配置、聊沙发软不软。你开特斯拉,你只会跟人聊马斯克今天又发了什么疯,FSD什么时候能实现,我们什么时候能上火星。
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我不在乎现在拥有什么,我在乎的是我将来可能拥有什么”的期权式思维。
会买这台21万Model 3的人,就是那些被特斯拉品牌光环深度辐射,但预算又确实有限的“准信徒”。他们不在乎织物座椅,不在乎手动后视镜,他们要的,就是在鄙视链的底端,拿到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他们买的不是车,是社交货币,是一个打入“特友圈”的资格证。
所以,你跟他们聊小米的手机支架设计得多么巧妙,他们只会觉得你很可笑。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果粉永远不会理解安卓用户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自定义功能一样。
所以这车到底能不能打?答案是不重要。因为当特斯拉开始用这种掀桌子的方式来自爆时,你讨论菜好不好吃已经没有意义了。
重要的是,餐厅要炸了,所有人,都得跑。
马斯克这一手,不是为了跟小米、极氪在20万级别拼刺刀,他是要用“特斯拉”这个品牌本身,作为一把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国产新势力的头上。
他用最简陋的配置,定一个让你难受的价格,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游戏规则,还是我说了算。我即便只卖一个Logo,一个车壳子,一个未来的念想,依然有的是人为之买单。
就问你怕不怕?
这才是真正的阳谋,真正的降维打击。他打的不是产品战,是心智战,是信仰战。
至于这台车最后会不会进国内,我觉得会,但大概率会做一些本土化的“魔改”,比如把织物座椅换成仿皮,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但它的核心逻辑不会变:一个拥有顶级硬件潜力的毛坯房,引诱你不断为软件和服务付费。
这盘大棋,杀气腾腾。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