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NIO Day,我都会陷入一种沉思,就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凡人关心。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车企发布会了,这是一场大型、昂贵、且充满了神圣光环的行为艺术,或者说,一场赛博时代的集体朝圣。
开局就是用户大电影《生长》,这个名字就很有灵性。什么叫生长?就是把一群车主的真实故事剪吧剪吧,告诉你,我们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我们是一起从泥坑里爬出来、一起见过光的异父异母的兄弟。镜头里的大哥大姐,说着“陪蔚来走过低谷,现在越来越好”这种朴素到有点像结婚誓词的话,台下哭成一片。
你看,这就是高手。它不跟你聊技术,不跟你聊参数,它直接跟你聊感情,聊信仰,聊我们曾经一起扛过枪。这种叙事,比任何PPT上的百公里加速都有杀伤力。它在干什么?它在提纯,在固化信仰。它在告诉所有信众,你们当初花几十万买的不是一堆铁皮和电池,你们买的是一张通往“我们”这个神圣团体的门票。
然后,ET9特别版亮相。这玩意儿已经不是车了,这是献给核心信众的圣物。专属涂装,特殊内饰,每一个细节都在说:“看,我们懂你,我们爱你。”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果粉永远不会觉得苹果的信号有问题,特斯拉车主永远相信马斯克明天就能飞升。会买蔚来的人,就是喜欢蔚来本身,你跟他说隔壁理想冰箱彩电大沙发,他说你俗;你跟他说小米SU7年轻人的第一台跑车,他说你吵。
他们的核心需求,从来不是解决出行问题,而是维护这种“我们是一伙的”的神圣感。
当莫文蔚出来唱《这世界那么多人》的时候,我彻底悟了。全场手机闪光灯汇成星海,大合唱到嗓子哑。这一刻,什么ET9,什么换电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氛围,是那种“我们终于成了”的集体高潮。
我作为一个不怎么成功的中年人,我看懂了。蔚来压根就没想跟别人在同一个维度里玩。
当所有车企都在掀桌子,把价格战打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黑暗森林模式时,蔚来在干嘛?它在旁边默默地开了个VIP包房,名字叫“情感链接”。别人在餐厅大堂里用价格互殴,打得头破血流,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蔚来呢?它把自己的核心用户请进包房,门一关,说,兄弟们,外边太乱,咱们自己玩。
玩什么?玩的就是这种“用户愿意走心”的高价值场景。
李斌老师不经意地提了一嘴,这次NIO Day有几百万赞助收入。妈的,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别的车企开发布会,是求着媒体老师来,给车马费,管吃管住。蔚来开发布会,是别的品牌排着队,求着蔚来,给赞助费,只为能在这个场子里露个脸。为什么?因为蔚来卖的不是车,它卖的是一个已经经过了最严格筛选的高净值人群社区的入场券。
你想想,能花四五十万买一辆蔚来,并且还愿意花钱花时间飞到现场来参加NIO Day的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有钱,有闲,而且对一个品牌有近乎宗教的忠诚度。这种用户,简直就是所有消费品牌眼里的压缩毛巾,稍微用情感的水一泡,就能瞬间膨胀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场域。
从科技品牌到美食品牌,它们赞助的不是一场发布会,它们赞助的是一次精准到令人发指的线下广告投放。这比你在任何APP上买流量都划算。这才是最牛X的商业模式,车可能不赚钱,但是围绕着这群信众,能做的生意太多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车了,这是在贩卖道场入场券,其他品牌都是山下的散修,想进来沾点灵气。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把蔚来说得跟个传销头子一样,但你仔细想想,商业的本质不就是这样吗?构建认知,筛选人群,然后进行价值交换。蔚来只是把这个过程做得更体面,更“走心”,更像一场文艺复兴。
说真的,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搞个电三轮,通勤真的方便,还不用找车位。
但话说回来,这套玩法的根基,其实也非常脆弱。它高度依赖于李斌个人的魅力和整个蔚来社区的光环。这种情感构建的护城河,看起来很深,但它防不住真正的技术颠覆和市场环境的剧变。一旦用户的信仰开始动摇,这种看似坚固的情感联盟,崩塌起来可能比雪崩还快。
所以蔚来给行业的提醒不是什么“用心”,而是告诉大家,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技术和产品的线性竞争了。它是一场关于认知、关于社群、关于信仰的立体战争。打不过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降价,而是直接成神。
你把用户变成了信众,那你的产品就成了圣物,你的发布会就成了弥撒,别人跟你打价格战,那就是异端,必须烧死。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