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万辆以下,活不下去。”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的铁锤砸下时,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个夸张的警告。现实却不容乐观。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百舸争流的市场,短短半年,新势力们就陆续割舍了自己亲手塑造的“信仰”,只为向冷酷无情的销量献祭。所谓造车,是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但现在,信仰的神坛正在一座座倒塌。
第一个倒下的是蔚来。它一度是“服务宗教”的教主,以海底捞式服务、换电站的仪式感、NIO House的精英主义,成就了中国高端新能源的神话。李斌用滚滚亏损和无数资源,换来第一批信徒对“高端服务”的认同。然而,如今的蔚来,已经无法再负荷这种烧钱式乌托邦。活下去成了唯一目标,蔚来不得不推出乐道L90,一款价格下探到18万区间的大型SUV,主打性价比。昔日蔚来引以为傲的服务壁垒,此刻成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老车主们难免唏嘘:当“尊贵体验”可以平价买到,信仰也就贬值成了故事。李斌亲手拆掉了自己的神像,只为获得一线生机。
第二个入世的,是理想。它的“宗教”,叫做“产品定义”。李想曾以独特的洞察创造“六座增程SUV”,让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城市中产标配。那时,理想顶着“品类开创者”的光环,一枝独秀。但后来者如问界、岚图、蓝山蜂拥而至,增程赛道沦为红海,理想的技术优越感也被逐步稀释。从理想L6的主动降价,到i8发布面对的种种争议,理想正从神坛上一头栽倒泥土里。李想成了微博热搜上的“平凡工程师”,开始和网络上的黑公关口水战。神性褪去,理想变成了普通车企,再无“产品即正义”的光辉。
小鹏的神,是科技。它曾自傲于智能驾驶、全栈自研,站在未来出行的风口浪尖。何小鹏一度被认为是“科技布道者”,但梦想最终败给了现金流水。从G6被自家G7抢了风头,到MONA M03以超低价切入12万级别,小鹏不得不靠“极致性价比”求温饱。而当科技品牌主动下调门槛,自身神圣性也在消解。“科技平权”的旗帜被卷进价格泥潭,小鹏已离“红米汽车”只差一层窗户纸。
在这场“诸神黄昏”里,最潇洒的偏偏是零跑。从一开始,它就没有“信仰包袱”。朱江明信奉的是数字哲学:全域自研、成本极致压缩。相比蔚来的神坛、理想的洞见、小鹏的代码,零跑坚持“价格即正义”,用对手一半的价格卖给你八成体验,没有情怀,没有美学,只有冷冰冰的效率。市场越是狂热地比拼性价比,零跑走得越潇洒——但代价是,它难以向上突破,从未塑造出“灵魂”与精神高度。
谁赢了?看上去,是务实的“无神论”屹立不倒。毕竟,在“活下去”面前,信仰太昂贵。曾经的“传教士”,现在也得变成雇佣兵,拿着降价和增配的武器厮杀。所有品牌都卷进同一个泥淖,战略同质化,体验平庸化。如果说这是商业进化的必然结果,那也不无道理——生存就是第一要义,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昔日的理想主义。
可是,商业要是只剩下性价比,那就再也没有高山峻岭,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行业创新和用户选择权都被吞噬殆尽,“新势力”沦为“旧面孔”。你可以说,这场信仰危机是行业出清的必要阶段。涤荡掉各种伪信仰,将最后的活口洗练成全球一流的企业,也未尝不是一场凤凰涅槃。哪种声音更有道理?大浪淘沙之后,谁能成为幸存的“有灵魂之王”?
新能源造车的新战场,再无信仰加成,只有冷漠和算计。但无论是务实、理想抑或战略——变革的洪流里,总还要有人保留信仰的火种,否则这个行业终究难以升华出真正的伟大。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