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日产轩逸最近被“曝光”申报图,又一次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这车在咱中国市场可不是个无名小卒,销量常年数一数二,特别是在东风日产的产品体系里,那绝对是扛把子级别。现在要换新脸,不知道会不会让它继续保持风光。
先别说别的,这次轩逸是真的换了副“新面孔”。老款前脸那种平平无奇的横向格栅直接被淘汰,新款直接来了个“V”字造型,还加了贯穿式灯带。日产显然是希望轩逸能摆脱之前的“家用老大哥”风,而且也能多吸引点年轻人的目光。从申报图看,这脸不说有多惊艳吧,至少有点眼前一亮的意思。
车侧嘛,其实没啥翻天覆地的变化。线条还是熟悉的味道,就是尾部的悬浮式车顶没了,搞得整车看着更踏实一些。车尾倒是真的动刀了,贯穿式尾灯,保险杠也多了点层次感,不再那么死板。日产这次是下了点功夫,力图让轩逸这台“常青树”变得更时髦一些。
再说点硬货,尺寸数据来了:长宽高分别是4656/1825/1448毫米,和现款比起来稍微长了点,可轴距没变,还是2712毫米。车型大小变化不大,所以放心,后排空间估计也还是那副样子。不少老轩逸车主喜欢的“大沙发”体验,问题不大。
动力总成这一块可以说毫无悬念,继续用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加无级变速箱这一组合。最大功率99千瓦,这个数字和之前一毛一样。换句话说,开起来不会有啥新鲜感,还是买菜的风格。对那些追求动力激情的年轻人来说,这台轩逸估计还是“佛系选手”。对很多家用消费者来说,省油、平顺、好开,这才是重点。
轩逸的销量一直都很扎实。2025年8月的销量还在2.7万辆以上,在轿车市场能排进前三。这份成绩单在当下车市寒冬里,已经相当能打。只不过最近轩逸的路也越来越窄了。看看市面上那一堆自主品牌燃油车和插混、电动新车,个顶个拿智能化、新能源当卖点,轩逸的“燃油本分”显得有点守旧。
为了保住江山,轩逸经典版售价降到了6.98万元,这一波操作直接冲到很多国产车的下方。对一大票喜欢合资品牌、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朋友来说,价格便宜、维护靠谱,轩逸依然是“闭眼入”的选择。也难怪它还能在销量榜上保持高位。
要说短板也很明显,现在造车不整点智能车机、车联网那都是“不合群”。别说新能源,就是一票国产燃油车也早早上了各种大屏、语音助手。轩逸倒好,连顶配的车机智驾水平都还停留在上个年代。想要语音控制、流畅导航、多屏互联的年轻人,恐怕就得自备手机导航和支架了。家里长辈用还好,年轻人够呛能忍得住。
智能化不行也就罢了,碰上能源政策和油价的双重压力,轩逸的日子变得更“捉襟见肘”。油耗低的优势在当年确实管用,现在看到满街的插电和纯电车,油车身份反倒成了制约。政策补贴也和它没啥关系,新能源专属车牌啥的,体验不了。再过几年,排放标准再一紧,轩逸恐怕要被“限场边观战”。
综合来看,这次轩逸亮新脸,外观确实变年轻了点,但骨子里还是那套传统家用思路。日产用上了贯穿式灯带、时髦的尾灯,但核心动力和智能化水平,一点没变。这波换新,更多像是“焕新包装”,不是真正的大换代。对于预算有限、认准合资品牌、看重省心省油的用户,轩逸还是可以闭着眼选。但要说给那些手里攥着换代预算、有点新鲜感要求的年轻人,这套“老三样”可能不太能打动他们。
现在车圈流量全都被新能源分走了,轩逸老本行玩得再稳,也顶不住风向变了。大厂聪明就聪明在动作快,轩逸降价、出经典版、推新造型,全是在应对市场变化。从申报图看,日产确实做了点功课,但光靠脸蛋能不能再杀出重围,就看接下来上市后的定价和配置了。
如果问,为什么轩逸这么多年还能卖得风生水起?很简单,人喜欢的是稳妥、省心,不太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轩逸就是那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典型代表:空间可以,油耗够低,品牌够厚道,现在价格再降一截,啥都不图就图个心里有底。
不过话又说回来,新轩逸要想打破僵局,不能光靠换个造型糊弄人。现在自主品牌有劲头,动不动就大屏幕、智能座舱、各种车机生态。轩逸要是还拿着那套老法宝,恐怕下一个高光时刻就离得远了点。真要不思进取,迟早会被后来者赶超。
当然,平台和技术要升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日产的步子一向不大,但轩逸积攒下的用户口碑也不是说抛弃就抛弃的。目前看来,轩逸这波新申报图曝光,算是给了传统合资车一个“提醒”:市场没以前好混了,老功臣也得时不时换新“武器”上阵,不然迟早得退居二线。
也许,再过个几年,咱们聊轩逸就只能把它当怀旧经典来看了。眼下这副新鲜面孔,还能不能续写神话,就看日产能不能拿出点真本事,让轩逸跟上节奏。别到最后,只剩一副好“皮囊”,里子还没补齐。
就这么说吧,风水轮流转,轩逸该不该升级,全都摆在那了。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