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摩托车的两件大事,在老百姓中间聊得特别热火。
一件是那条让无数爱车之人心里憋屈的“13年强制报废”规定,另一件就是很多城市里那道“禁止摩托车通行”的铁门槛。
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压在不少人心里好多年的石头了。
不过,现在情况好像有了点新变化,一些城市传来的好消息,让大家觉得,管理政策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通情达理,越来越人性化了。
咱们先说说这个摩托车13年就得强制报废的规定。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对于那些把摩托车当成心爱“坐骑”的朋友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
您想啊,自己花了几万甚至更多的钱,买了一辆好车,平时爱护得跟宝贝似的,定期做保养,车况好得没话说,骑起来又稳又安全。
可就因为户口本上登记的年头到了13年,不管你的车子还能不能跑,性能好不好,都得被强制拉到报废厂里,变成一堆废铁。
这事儿搁谁身上,谁能不心疼?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情感上的割舍。
这条规定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二三十年前,我们国家的摩托车制造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时生产出来的车子,技术和质量确实跟现在没法比,用上几年可能就毛病不断,安全性和环保性都差一些。
所以在那个时候,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保护环境,定一个固定的使用年限,把那些老旧车辆淘汰掉,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问题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现在的摩托车制造技术早就今非昔比了,发动机技术、安全配置、材料工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辆保养得当的现代摩托车,别说13年,就是再多骑几年,只要能通过严格的年检,证明它的安全和排放都合格,那它就是一辆好车。
继续用老眼光、老标准来对待新事物,显然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把大量还能继续安全使用的车辆提前销毁;另一方面,也确实让车主的合法财产受到了损失。
好在,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已经引起了重视。
去年,国家的商务部门就公开回应过,表示会研究制定更科学的机动车报废标准,不能再单单看使用了多少年,而是要综合地看车辆的实际状况、跑了多少公里、尾气排放达不达标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
虽然政策的正式出台还需要时间,但一些地方已经先行一步了。
比如,最近有消息说,在湖北的枝江市,摩托车到了13年之后,只要车况检查合格,就不会被强制报废,而是可以拿到一个备案号,继续合法地在路上行驶。
这个做法一下子就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多人都说,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值得在全国推广。
说完了报废,再来聊聊另一个让更多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禁摩限摩”。
在咱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是禁止或者在很大范围内限制摩托车通行的。
这道禁令,让摩托车这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在城市里几乎绝迹。
禁摩的初衷,在当年也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早期一些城市治安不好,有不法分子骑着摩托车抢东西,影响很坏;再加上当时摩托车数量快速增多,管理跟不上,确实也带来了交通混乱和噪音污染。
所以,为了快速见效,很多城市就采取了“一禁了之”的办法。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再回头看,当初禁摩的那些理由,现在还站得住脚吗?
论治安,现在我们城市里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公安机关的破案能力也大大提高,“飞车抢夺”这种事已经非常罕见了。
论交通拥堵,这恰恰是摩托车的优势所在。
一辆小汽车占用的道路面积,差不多能停下三四辆摩托车,在越来越堵的城市里,灵活小巧的摩托车反而是疏解交通的一把好手,而不是添堵的。
再说到环保,现在新生产的摩托车都执行很严格的国四排放标准,单辆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其实比很多汽车都要低。
所以,继续维持着“一刀切”的禁令,已经不符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了。
就连一些官方媒体也曾发文探讨,认为简单粗暴地禁止,不如科学有效地管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已经有城市开始“破冰”了。
比如河南省的信阳市就宣布,计划在2025年取消市区的摩托车限行区域。
青海省的西宁市也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全面禁摩历史,改为了只在最核心的几条路段分时段限行。
这些变化,虽然只是小小的调整,但它背后反映的是城市管理者思路的转变,从过去简单地“堵”,变成了现在精细化地“疏”。
这说明我们的城市管理正在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愿意倾听民声、尊重民意。
而且,摩托车政策的松动,还会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都在使用的电动车。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速度比较快、性能比较好的电动车,叫做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轻便摩托车。
按照规定,它们是属于机动车的,管理上要跟摩托车一样。
这就导致在那些禁摩的城市里,这些车子也上不了牌,不能合法上路。
老百姓要么只能买时速最高25公里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忍受着在马路上“龟速”行驶的尴尬和不便;要么就得冒着违法的风险,去买那些不合规的“超标车”,或者私自改装提速,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如果禁摩政策能够逐步放开,就等于为这些性能更好的电动车打开了一条合法的通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购买安全合规的产品,这对于规范电动车市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都是一件大好事。
总而言之,无论是逐步取消不合理的13年报废期限,还是科学调整禁限摩政策,都是顺应民心、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然,放开不等于放纵,相应的管理必须跟上,比如加强驾照考试、严格执法、规范骑行行为等等,这些都需要同步进行。
但无论如何,这些积极的变化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说明我们的社会治理正在向着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方向不断进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