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召回近10万辆科莱威:电动车制动系统缺陷敲响安全警钟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当你在减速带前踩下刹车,却发现车辆突然"犹豫"了一下——这不是驾驶技术问题,而可能是电动车再生制动系统在"闹脾气"。2025年9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则公告揭开了上汽集团近10万辆科莱威纯电动车的安全隐患,这场由监管部门主动发起的召回行动,暴露出新能源车狂飙突进背后的安全隐忧。
上汽召回近10万辆科莱威:电动车制动系统缺陷敲响安全警钟-有驾
image

事件回顾:近10万辆科莱威因制动缺陷被强制召回

上汽召回近10万辆科莱威:电动车制动系统缺陷敲响安全警钟-有驾
image

上汽集团备案的召回计划显示,2019年12月至2023年7月期间生产的98408辆科莱威纯电动车存在制动系统缺陷。当车辆在减速带等特殊路面触发ABS防抱死系统时,电机再生制动功能会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制动力与驾驶员预期不符。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是在市场监管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后推动的,这种监管主动介入的案例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多见。

上汽召回近10万辆科莱威:电动车制动系统缺陷敲响安全警钟-有驾
image

技术拆解:再生制动为何成为电动车安全短板?

上汽召回近10万辆科莱威:电动车制动系统缺陷敲响安全警钟-有驾
image

再生制动作为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本质是通过电机反转实现能量回收。但在科莱威的案例中,软件标定错误导致ABS触发时,再生制动与机械制动的制动力分配失衡。简单来说,当车辆遇到颠簸路面急霎时,系统"大脑"出现了短暂的决策混乱。

对比特斯拉采用的博世iBooster系统,其再生制动与液压制动可实现无缝衔接;比亚迪则通过双备份系统确保制动冗余。而科莱威暴露的问题,折射出部分车企在能量回收系统与安全冗余设计上的妥协。消费者需要意识到,不同品牌电动车的制动逻辑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召回背后:OTA并非万能,硬件与软件协同测试缺失

近10万辆的召回规模,暴露出上汽在软件标定阶段的测试疏漏。新能源车企普遍存在"先交付后修补"的心态,过度依赖OTA远程升级解决硬件匹配问题。类似案例并不鲜见——2024年大众ID系列就因刹车踏板行程异常召回7.2万辆,根源同样是极端工况测试不足。

此次事件给行业敲响警钟:车企必须建立更完善的极端工况仿真测试体系,不能将真实道路当作试验场,更不该让消费者承担"测试员"的风险。

监管升级:国家缺陷调查释放零容忍信号

市场监管总局此次主动启动缺陷调查,与《新能源汽车安全专项排查》等政策一脉相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召回量同比增加37%,其中三电系统缺陷占比达63%。监管部门正在通过技术研判、大数据监测等手段,对安全隐患实施精准打击。

对于车主而言,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查询VIN码确认是否在召回范围。在完成软件升级前,建议避免急刹过减速带等可能触发ABS的高风险操作。

安全优先:新能源车技术跃进不能以用户为代价

科莱威召回事件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车企追逐续航里程和智能配置时,基础安全性能反而成了被牺牲的代价。行业需要建立更严格的制动系统冗余标准,消费者则应警惕"参数至上"的购车观念。毕竟,再炫酷的科技配置,都比不上关键时刻能稳稳刹住车的那份踏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