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那2085辆,格瑞维亚1298辆,这两个数字像两颗钉子一样直接戳在我手机屏幕上。
那一刻我正端着茶杯,差点没把半口热茶喷到键盘里——燃油MPV的周榜就这么炸出来了,不是惊喜,是一种“这剧本谁写的”的荒诞感。
舞台中央丰田兄弟俩稳坐C位,笑容甚至有点松弛;另一边别克GL8窝在第四的位置,看不出是打算反击还是认命;嘉华更惨,25名,就跟颁奖典礼后面的灯光架似的——存在,但没人看。
这种榜单真不适合开香槟,全场只有两款车破千,其余都低空掠过,有几位干脆掉进个位数泥潭,比如途安、嘉际,那状态就好比你家楼下新开的面馆,从来没见人进去,你怀疑老板是不是只想挂个牌照拍张照片发朋友圈。
这种冷清场景里,丰田系依旧淡定,好像拿着爆米花站在观众席,看别人拼命冲刺然后摔倒。
传祺M8撑住了国产阵营的一块招牌,可成绩不到千辆,说不上悲壮,却透着疲态。
我还记得它刚上市时那股高举高打的劲儿,如今新能源浪潮扑来,它被推回沙滩,还得假装自己是在度假晒太阳。
同样落魄的是GL8,当年商旅市场一言不合就全包,现在连前三都摸不到,这不是偶然失误,而是一种慢性退化——产品力和价格策略早该翻修,否则历史会无情地复制今天这个画面。
去年同一时间,我还看到库斯途、奥德赛挤在前五,大众威然也算体面。
今年这些名字要么跌到四百多辆,要么消失在人群中。
库斯途和奥德赛现在更像跑马拉松的人中途停下来买水,然后发现比赛已经结束;威然、艾力绅这种商务豪华型,本来受众就窄,现在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它们太熟悉,没有惊喜,自然而然被忽略。
很多人以为这是大家突然对燃油MPV没兴趣了,其实不是变心,是选择更多了,新能能源车越来越香。
补贴政策加持,用车成本下降,再加上一线城市限牌限行这样的现实条件,你让消费者怎么选?
不少原本考虑传统MPV的人,现在直接换成插混或纯电。
不仅省钱,还有科技标签可炫耀,对坚持走燃油路线的品牌来说,这是闷棍也是催命符。
我朋友就是例子,他一直开GL8,说空间大又舒服。
但试驾了一款插混SUV之后,一句“动力爽,小区充电桩随便用”,一个月后真的卖掉老车换新。
这类故事每天都发生,不用数据你也能感觉趋势正在改写行业规则。
嘉华则完全陷入尴尬,每周21辆,就像餐馆一天只接待两个客人却敢发朋友圈说生意不错。
从年初开始一路往南走,没有一次亮眼表现,这不是短期问题,而是找不到自己的用户群。
在中国,如果定位模糊,加上价格没有优势,很快会被遗忘——汽车圈从来都是残酷淘汰制,不管你是谁,都可能沦为下一张冷冰冰的数据表上的小透明。
丰田系为什么还能笑?
除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他们很早就在产品线上做灵活调整,把家庭用户需求研究透彻,同时保持稳定价格策略。
不搞浮夸营销、不急于跳新能源坑,却依旧保留忠粉。
这类用户通常追求的是一种可预期性与稳定,比起尝试刺激的新鲜事物,他们宁愿买个放心。
不过靠这份稳健未必能扛多久,因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渗透率继续提升的大环境谁也躲不开。
如果丰田迟迟不推出硬核技术或跨界合作,很可能重演今天GL8式滑落剧本。
而国产厂商如广汽传祺,则必须迅速修复短板,在燃油与新能源之间找到平衡窗口,否则今年的数据只是序章,下坡路会更陡峭。
这一份9月第三周榜单,不只是数字,更是一面镜子,让整个行业照见自己在哪条轨道。
一边紧抓转型的新玩家,一边是不舍放弃传统优势却动作缓慢的老将,中间夹杂一些迷路选手,比如嘉华这样方向盘丢掉还怪风大的案例。
当潮水退去,我们才能看清谁是真的穿好了泳裤。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大洗牌并不仅属于汽车圈,就跟娱乐圈一样,一个综艺季过去,有些明星从热搜常驻变成网友一句“哦对啊他以前挺火”的对象,同样残酷,同样静悄悄完成淘汰过程。
所以我很好奇,下次榜单,会不会冒出某个目前默默无闻却猛冲进前三的新车型?
或者我们只能继续看赛那和格瑞维亚轮流当冠军,其余人在各自救援队忙碌。
有时候猜排行榜比买彩票靠谱一点,但乐趣绝对更多,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