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三个月热销六万台,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失守?

前几天和一个在奔驰4S店做销售经理的老同学通了个电话,原本只是随口一问:“网上说问界M8三个月卖了六万台,这真的假的?”没想到他那头先是语气平静,越聊声音越大,到最后差点拍桌子。你说,这事儿能不让人急吗?四十万级别的新能源车,还不是传统BBA(奔驰、宝马、奥迪)出品,却成了市场主角。

其实从今年四月开始交付算起,到现在也就三个多月时间,问界M8居然真卖出了六万台,全都是增程版。这个数字摆出来,不光是我吃惊,我同学脸都绿了。他拿着手机给我看后台数据,那屏幕蓝光照得他整个人都显得焦虑。他们店里上个月GLC才卖出去十七辆,以前一个月怎么也有五六十,现在连零头都不到。

更夸张的是余承东还放话,说八月份要再交两万辆,而且纯电版还没上市呢。预售的时候72小时内下了一万五千单——这是什么概念?用网友的话讲,“新能源高端市场已经彻底洗牌”。你要知道,在4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领域,现在每进来6个客户,就有4个冲着问界来的。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实打实的数据。我那同学苦笑:“现在顾客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鸿蒙系统’,没有直接掉头去隔壁看M8。”

华为技术到底厉害在哪?首先是电池,据说用了八年还能保持92%的容量,充12分钟跑500公里。这种续航和快充能力,把很多合资品牌甩在身后。而且智能座舱体验也不一样,有些顾客甚至直言:“你这车连像样的中控屏都没有,还不如国产。”可见消费者心态真的变了,他们关心的不再只是“logo”,而是真正用起来舒不舒服、值不值那个价钱。

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当然不是坐以待毙,新推免费洗车、延保服务,但这些小恩小惠根本拦不住客户转向新势力。“现在大家只盯着技术,看谁家智能系统牛。”不少网友评论道,“以前买BBA图面子,现在买新能源图体验。”就这么简单粗暴,一切回归产品力本身。

问界M8三个月热销六万台,豪华燃油车为何集体失守?-有驾

最讽刺的是,有些门店试驾车都换成了问界,可库存还是跟不上。有位准客户原本来看GLC,被销售带去试驾了一圈M8,当场决定改主意。这种“临阵倒戈”越来越常见。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40万元级别新能源销量榜上,60%被问界占据,而BBA只能靠降价清库存维持体面。一边是产线全开供货,一边却忙着培训员工学习华为系统维修技巧,因为普通保养早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更现实的问题来了:如果以后高端燃油车真的全面失守,那些靠经验吃饭的老销售怎么办?我的朋友嗓子哑到第二天还得开会讨论,要不要搞个专属体验区,只为留住那些被科技吸引的新客户。“未来谁懂技术谁吃香,”他说,“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该重新学习新东西。”

其实仔细想想,这波变化并非偶然。从消费者到行业,从产品到服务,每个人每家公司似乎都在适应新时代。曾经代表身份与地位的大牌标志,如今可能抵不过一次流畅的人机对话、一块灵敏好用的大屏幕。当汽车真正变成移动智能终端,你会选择什么?难道我们还会固执地只认那个熟悉但落后的logo吗?

问题抛给大家:面对新能源汽车崛起,你准备好接受这种彻底颠覆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