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12月起所有电动车都不能骑了”的说法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每天靠电动车上下班、接送孩子的朋友都开始犯愁了,心里直打鼓,想着这车是不是马上就要变成一堆没用的铁疙瘩。
一些卖车的商家也趁着这个机会,打出“最后清仓”的旗号,搞得人心惶惶。
但大家先别急着焦虑,这事儿其实根本不是网上传的那样,所谓的“一刀切”禁行完全是误解。
这次国家出台的新规定,并不是要让所有电动车都消失,而是像做一次精准的检查,主要针对的是三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车辆。
只要你的车是合规的、手续齐全的,那就完全不用担心,可以照常骑。
而且,为了鼓励大家淘汰那些不安全的老旧车辆,很多地方还推出了实实在在的以旧换新补贴,这其实是一件保障大家出行安全的大好事。
咱们得先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在这个时候出台这么一个规定。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安全。
这些年,电动车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在新闻里看到过,因为电动车电池充电不当引发的火灾,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根据官方统计,光是2023年一年,全国因为电动两轮车引起的火灾就有两万多起,比前一年还多了不少。
另外,马路上那些被私自改装过的电动车,速度快得跟摩托车一样,还没有声音,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特别容易出交通事故。
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管理,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所以,这次的新规定,就是为了从源头上把这些不安全的因素给管起来,让整个市场更规范,让大家骑车上路更放心。
这绝对不是为了给大家添麻烦,而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车会受到这次新规的影响呢?
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看,自己家的车到底属不属于被限制的范围。
首先第一类,就是没有获得新版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CC认证的非标车。
这个CCC认证,就好像是电动车的“身份证”,证明它是合格产品。
从今年12月1日起,旧版的认证证书就全部失效了,市场上只允许销售符合最新国家标准的新车。
这个新国标的要求可比以前严格多了,比如说,对车上塑料部件的总重量有了限制,不能超过整车重量的5.5%,而且这些塑料件还必须用不容易燃烧的阻燃材料。
对整车重量也做了更细致的规定,比如铅酸电池的车型,重量上限提高到了63公斤,更符合咱们的实际使用情况。
更重要的是,新国标的车还增加了像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这样的高科技功能,能更好地保障车辆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会问,我家里那辆几年前买的、已经上了牌的旧国标车怎么办?
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政策考虑得很周到,已经上牌的旧国标车并不会被立刻淘汰,而是给了一个至少一年的缓冲期,在这期间你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而对于厂家在8月31号之前生产的那些符合旧国标的库存车,商家可以在11月30号之前卖完,之后就不允许再销售了。
所以说,这个规定主要是管住了新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确保以后市面上的车都是安全的,对于我们手里的合规旧车,是给了充足的过渡时间的。
第二类被严格限制的,就是那些被非法改装或者拼装的车辆。
这类车可以说是马路上的“危险分子”。
有些人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私自把车辆的限速装置拆掉,让原本最高时速只有25公里的电动自行车,跑出五六十公里的速度,这已经完全超出了车辆刹车和车架的设计承受能力,非常危险。
还有的人为了增加续航里程,私自更换容量更大的电池,尤其是那些质量不过关的杂牌电池,这无异于在车上安了一个“移动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过热而起火。
另外,像私自加装又宽又大的雨棚,看起来能遮风挡雨,但实际上会严重影响骑车人的视线,遇到大风天气还容易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事故。
对于这些私自“动过手脚”的车,新规定是绝对不留情面的。
一旦被查到,备案登记不会被延续,车辆也会被依法处理。
管理部门会通过路上的电子监控和交警的定点巡查来排查这些违规车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要去进行任何非法改装。
第三类要被严查的,就是那些没有合规登记的车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牌车、套牌车,或者临时牌照已经过了有效期的车。
这些车在路上行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难追查到责任人,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不过,对于之前买了车但一直没来得及上牌的用户,政策也提供了补救措施。
大家可以凭购车发票等相关证明,去车管部门补办登记手续。
像北京、广东这些地方,为了方便市民,还开通了网上的补办渠道,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不用再特地跑去线下排队了。
只要你的车是合规的,手续补办齐全,就可以继续合法上路。
对于那些手续齐全的老款合规车,不仅可以继续使用一年,如果想转让给别人,过户流程也变得更加简单了。
这说明政策的导向是希望把所有的车辆都纳入规范化管理,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
当然,这次新规不光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也带来了一系列便民的福利和技术的升级。
比如,在广东等地区,正在推广一个叫做“E码通”的追溯系统。
这个系统给每一辆车、每一块电池、每一个充电器都赋予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就像它们的“电子身份证”。
我们去买车的时候,用手机扫一下这个码,这辆车的生产厂家、产品型号、电池信息等是不是都对得上,是不是合规产品,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再也不怕被不良商家忽悠,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了。
这个系统还和全国的追溯平台联网,真正做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让那些不安全的“三无”产品在市场上无处遁形。
更让大家感到实惠的,是很多地方都推出了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
如果你家里的旧车不符合新国标,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换一辆安全的新车,还能领到一笔政府补贴。
比如在北京,淘汰旧车换购新车,最高可以拿到650元的补贴。
其中,购买1500元以上的新车,就有500元的基础补贴,如果把原来的铅酸电池换成更环保的锂电池,还能额外再补100元,做个电池健康评估还能再拿50块,整个申请过程通过“京通”小程序就能完成,非常方便。
成都的补贴最高也有600元,并且还设立了十几个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网点。
佛山则是对购买1500元以上新车的用户补贴500元,并且支持在广东省内跨市报废旧车来申领补贴。
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大大降低了我们更换合规车辆的成本。
从长远来看,这次新规的实施,对整个行业和我们每个普通用户都是有好处的。
它会推动生产企业去研发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新国标车型,淘汰掉那些技术落后、只靠低价竞争的作坊式工厂,让整个行业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要记住几点就行:第一,检查一下自己车的CCC认证和牌照是否合规;第二,如果车辆不合规,可以关注一下当地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抓住机会换购新车;第三,坚决不进行任何非法改装。
只要我们的车是合规的,手续是齐全的,就可以完全放心地继续享受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出行便利。
这次政策调整的核心目的始终是保障安全,而不是限制出行,大家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被网上的谣言所困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