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动作有点大,继SU7火了一波之后,又把新一代SUV,代号“昆仑”,拉出来和自家的YU7站到了同一个画面。很多人看了照片都说:嘿,这“昆仑”也太大了吧,比YU7还要大一截。这是要跟谁比身材呢?一时间,网上关于“小米SUV到底是不是整了个大盒子出来”的讨论也多了起来。
咱们先回头看看小米这些年是怎么慢慢挤进汽车圈的。你说小米之前给咱造手机,造家电,造空气净化器,还给你装智能灯泡,突然使劲推车,啥意思?难道雷总真的对汽车有那么深的情怀吗?其实啊,说白了这事儿是大势所趋。自打新能源车热潮一来,一帮互联网巨头都想蹭点油水,谁家也不想落后一步。放眼望去,华为搅拌,百度插足,连阿里都不淡定了。小米这时候不趁机下场,那以后估计连牌桌都上不了。
但我们今天说的,不是小米为什么造车,而是这台叫“昆仑”的SUV,和它身边那小一号的YU7,到底想干啥?你说现在SUV市场不热也有点吹毛求疵,真说火热,却又不是随便出个新车型,都能搅动一番大风浪。你看,比亚迪的汉、理想的L9、蔚来的那些号……哪个没拿出点真家伙?那小米为啥偏偏要把“昆仑”做得这么大?就不能像“YU7”一样,适中点,吃大众口味吗?
咱们设想一下。现在的中国家庭,真的都需要一台五米二的大SUV吗?城市里的停车位不够用,公共充电桩还紧张,有多少人家是真的一家七口人出门?但问题来了——你不造个大点的,别人家都能拉着三排小孩,奶奶,还有宠物一路奔腾,你一出门,车里排不下,咋办?所以这“方盒子”造型的昆仑,大概率就贯彻了一句“拳头要比对方大”,技术、配置、空间通通堆上去,市场总归得多几个选择。
但我倒是想问一嘴,小米现在推这么大一个SUV,背后它在打什么算盘?你说是做家用,五六米的大家伙开起来就不磕碜吗?实际精细体验能不能跟上?空间比对手“宽”了之后,会不会反而灵活性就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了?“大”难道代表一切吗?
不过仔细看看小米这“昆仑”的设计思路,你不得不感叹,小米还是那个小米。外形没搞那些极端科幻的线条,比如不搞全方位楞角式设计,还是给你留点温柔的处理。有人会说,这看着就像块大砖头,但你别忘了,这种大方盒子造型本身就是现在高端SUV的主流,理由也特别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更怪异是,车圈现在拼的不是谁更“流线”,而是空间大得能把孩子都拉进去跳广场舞。你想想,C柱之后那一大片,后面要是带老人,放行李,带娃出游,确实挺合适。
值得一提的是,新昆仑还被曝搭载了激光雷达和后轮转向系统,很多朋友一听就觉得高端。老实说,这些配置确实是科技感的保障,可新手司机、普通家庭到底用得上几次?再多的科技,归根到底还得看体验。小米能不能把这些新本事落地,让大家都觉得值这个“彩头”,这才是关键。一不小心做成昙花一现,那可热闹不起。
再说“增程”这事。新能源车到了今天,还怕啥?最怕的当然还是——续航焦虑。电动车好归好,一到冬天夏天爬坡高速,电表就像灌了凉水,一下子瘪了。小米这回玩“增程”,意思是大电池加小油箱,两头不靠,用油的时候不坑人,用电的时候也不含糊,摆明了是冲着那些“想换新能源又零续航焦虑”的老百姓下手的。你说纯电满电,能跑多远?小米新车估计得给个“惊艳”的答案。说白了,无非想把市场那帮刚摇号中签、不愿意为电池赌明天的车主,全拉到自己这边站队。
很多人都会问,小米现在硬怼家用大SUV,真有胜算嘛?你别说,光搞大空间是不够的。这年头谁家不会往车里塞点智能体验?原地遥控开上车、语音唤醒导航、各种安全配置、自动泊车,你要一样不给用户惊喜,那别说高端市场,基础型消费者恐怕都没兴趣。小米这几年在智能家居混得风生水起,可你这套“全系互联”搬进了汽车,能不能把家里的那种畅快延伸到路上?是不是“小爱同学”也能帮你导航到加油站、安抚后排吵闹的孩子?能做到这些,我觉得才真有爆款潜力。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还想问,小米是不是又想走“真香路线”?什么叫真香?就是你价格再高一点,用户最后还是拍着大腿说买对了。那么问题来了,这台大“方盒子”,一旦推向市场,价格敢不敢像SU7一样直接搅局?如果敢做性价比,不怕割肉,那小米估计又能引一波关注。可如果谨慎起步,价格超出预期,配置又没拉满,那消费者很可能选理想、比亚迪这些深耕多年的老品牌去了。毕竟现在车主都不是第一次买车儿,嘴上不说,心里可没几个傻子。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小插曲。小米把“昆仑”这个名字用来造车,有没有什么寓意?你想想,昆仑山,那是中国神话里最高大的山了。小米是不是也想借机宣誓下,“我们才是新能源SUV里的中国高山”?是想当下一个一览众山小的角色?可我又想,这名字背后,责任其实挺大。你要是只喊口号,实际体验拉垮,反而容易让人反感。所有吸引人的概念、外观、科技,都得回到一个问题:你到底为老百姓解决了多大的事儿?
说白了,现在的大型SUV市场,就是一场比拼“谁更懂用户”的牌局。有人拼空间,有人拼智能,有人拼传统动力,有人死磕纯电。小米往前一站,自称是“互联网造车”,你拿着互联网思维干汽车,是不是做到了“以人为本”?是不是技术服务于体验?最后买账的不还是车主嘛。而要我说,如果小米能把自己手机圈、家居圈的那些好活儿带过来,打造一个“开着舒服、用着顺手、不坑人还不掉链子”的大方盒子SUV,估计市场不会对它太吝啬。
可谁都知道,产品本身只是入场券,后面还比拼服务、口碑。就像小米刚做手机那会儿,谁都不敢太高看,几年时间就逆袭成了国产一哥。汽车这事儿,难度比手机、家电高太多,但只要坚持走“厚道路线”,“昆仑”未必不能拼出来点彩头。到头来,那些真金白银买车的用户才是最后审判官。
再给大家留个问题:到底是需要更大的空间、更高的科技、还是更亲民的价格,才能让中国家庭选中你家车?其实答案并不唯一,但谁能把三者尽量都兼顾了,谁才有资格在中国汽车江湖笑到最后。小米的“昆仑”,下棋还早,大家不妨继续瞧,看它能不能在新能源SUV圈子里,掀起又一阵“真香”旋风。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