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能源车市原来的“王炸”,咋变成了“垫底”?——谁在裸泳,谁在搅局?
8月,新能源车圈到底有多“卷”?形容昨天你还是高高在上的王者,转眼就摔成了落汤鸡。理想这个去年横着走、喊着“遥遥领先”的家伙,瞬间变成了蔚来小鹏的垫底兄弟,销量比去年直接砍半,掉得比东北冬天的雪还狠。比亚迪虽然表面上还是大哥,37万辆的牌面听着震天响,可一天天也是“老寒腿”犯了——竞争对手吉利、奇瑞、零跑横插一杠子,把江湖搅得乌烟瘴气。新能源汽车市场这锅粥,现在可真热闹,谁都想来添把火新玩家、老选手、外来搅局者,统统开足马力往前冲。问题来了,谁还能笑到最后?理想还能翻身吗?比亚迪“迪王”的帽子能稳吗?新能源圈会不会出现新的搅局王?这摊大戏,咱今天非得扒个明白!
这场新能源血拼,真堪比东北夜市上的烧烤摊抢食。理想,去年的“教父级”人物,挥着几块香肠票——增程式技术,把传统车企骂成土锅、把同行甩开一条街,谁曾想今年转身就被反杀了一个大跟头。什么华为、领克、零跑,这帮“学徒”不但学得快,而且一出手比师傅更狠,价格砸得没底线,比东北大冷面还凉,花样层出不穷。你看理想L系列都快卖腻了,结果想上新换新款,慢得像个老牛拉破车,市场热度直接急转直下。更刺激的是,i8这个号称纯电旗舰的家伙,本想翻身,没想到“撞车惊魂”视频上热搜了,紧跟着就降价促销。高端路线刚走两步,鞋底就磨没了。这剧情,比《权力的游戏》都刺激,谁都觉着自己能称王,结果都蹲在角落抠脚,思考人生了。
说回比亚迪,不得不服,这家伙之前就是新能源圈的“地头蛇”。37万辆的销量放别家都得放鞭炮,但今年比亚迪的画风突然一转,仿佛东北人夏天捂棉被——闷出了问题。为啥?吉利带着“银河”系列横空出世,8月就窜到11万辆,全面开火对着比亚迪打。人家新款像下饺子似的一个接一个——星愿直接怼海鸥,星舰7硬掐宋,2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也不怕试水。再看比亚迪高端阵营,一个比一个寡淡。腾势还在梦游,仰望光有排场没销量,方程豹彻底扛不住直接“打骨折”求活路。按这个节奏,“迪王”这顶皇冠,怕是没两天就要被摘走。
身边的“新势力小弟”们,学聪明了。零跑这孩子不声不响,从低价入手,销量唰唰涨到5万,还真开始闷声发大财。蔚来觉悟也快,别再端着豪车范儿不放,推出个子品牌“乐道”,立马销量破3万,用网友的话说“会低头的牛都能喝到水”。小鹏也不服输,10万级的Mona刚亮相老板就放话“这个月保守4万辆!”你说现在这车市,到底拼啥?还不是一个字——性价比!
这下看起来啊,理想、比亚迪也不是说彻底完蛋,表面还都挂着“昔日巨头”的光环。理想降价猛打,试图靠i8找回场子;比亚迪也抓紧上新款希望压住对手。可问题就在这儿——大家都开始埋头过日子、想着降价促销,仿佛河里泡了一锅鱼,表面平静实际水下已经翻江倒海。消费者就像深圳早高峰的地铁,心里打着算盘——“等等党”横飞,各种观望“你这刚降一万,他那马上跟降两万,那我为什么不能再拖一拖?”大家都知道,降价促销是个“药不能停”的操作,但用多了副作用就来了——品牌信任感丢掉你再难找回。
这边厢,也不是所有人都拍手叫绝。过去崇尚高端、情怀、技术革命的那一批用户,这会儿心里可不好受。他们曾经理想化地相信“品牌溢价”,现在却发现市场跟股市似的,风向转得比呼兰河口的风还快。有人说这市场太现实,也有人反驳那不是“现实”,这是市场的成熟表现!过去新势力还靠PPT圈粉画饼,现在不是你多高大上,而是谁能把产品做得实在靠谱,占领更多的蛋糕。
就在大家都以为市场“卷”到头的时候,忽然杀出新玩法——老江湖吉利和传统劲旅奇瑞、甚至连华为都混进来了。吉利讲究全价位覆盖,10万到30万你随便挑,无论你是搬砖工还是海归精英,总有一辆能让你“下头”。奇瑞转型也绝对是把老牛赶进了猪圈,电动化、新能源化一步到位,连续多月销量攀升,品牌认知飞速成长。反观老将比亚迪,产品频繁“打骨折”,高端品牌频遭质疑;理想这边据说内部高管茶话会上直接上了梁山好汉的酒,大家都学着自己“及时行乐”。
更让人拍大腿的是,华为路过自助餐厅都要挑几样菜。问界、智界搅进新能源局,每款新车就像发布手机那样流量爆棚,给纯电、增程都下了“绊马索”。你以为竞争到这儿就完事了?零跑、哪吒踩着价格低谷冲销量,鲶鱼效应把这锅水搅得更加浑。就连蔚来都学了“农村包围城市”,不和高端死磕,转身拉着小弟乐道跟大众玩亲民。
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新能源车圈再没有谁能稳坐钓鱼台,只有最卷的、最敢降价的、反应最快的能赢。消费者不再对高端品牌迷信,低价、高性价比、全能才是打剩者的底线。那些端着姿态的王者,不管理想还是“迪王”,再不进化,怕是离洗牌没多远了。
眼瞅着车企们打得兴起,表面上的降价、促销、推新款似乎让气氛一片和谐,但背后藏着更大的危机。第一市场一旦降价成惯性,老百姓观望情绪越来越严重,车企利润被削得皮包骨——一场马拉松变成了“丛林乱战”。第二资本市场冷眼旁观,新能源汽车股票价格跌宕起伏,不少投资者喊着“割肉”,行业整体信心如果持续下滑,谁还能坚持到苟到终局?第三各家企业难免面临技术、产能、售后多重瓶颈,芯片、电池、供应链那一环都不能断,一旦出现新黑天鹅事件(比方说电池爆炸、智能驾驶出纰漏),舆论风向随时180度大拐弯。
更麻烦的是,分歧越来越大。消费者有的“持币观望”,指望年底价格继续往下跳水,有的则咬牙现在就上车,生怕再等等品牌直接翻篇。企业之间你来我往,嘴上下狠话,暗地里各种价格联盟防不胜防。政策层面也不一定总是和风细雨,车补券政策说变就变,能让半个行业的定价模式乱作一团。
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真的跟东北大集似的——红的辣椒、白的萝卜、黄瓜青菜,啥菜都有,卖的也都在砍价。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个个都想给别人“上点佐料”。这市场如果不能出现真正的新模式,终有一天会在价格战里把自己“内耗光”。
话说到这份儿上,咱还真得羡慕那些“嘴大吃四方”的价比之王。你说“端着架子”的理想和“自带王者滤镜”的比亚迪,活该就不配继续当老大?难不成新能源市场的真理就是谁会拼价格,谁会拼服务,老百姓就追着你买单?可惜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有情怀,人家要性价比;你搞高端,人家要便宜好用。咱这些普通人,别的没有,算盘倒是打得比谁都精明。高高在上的议程一旦被搅局者革命,就算再会装也有打回原形的时候。还真别说, 吐槽归吐槽,“王者”与“搅局者”的脸孔,转得比锅里的土豆片都快,这转型期,谁不“上点家伙”,就等着被抛下啦。
大家伙觉得是“端着的老大哥”值得被换掉?还是“狠人乱杀”的价格王才是未来的主力?你认为新能源市场该拼技术含量,还是拼到底价?反正这堂堂正正、戳心戳肺的车市厮杀,咱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谁还敢隔天就把买来的车直接打个骨折?头铁才敢“早买早享受”,还是观望等抄底才靠谱?留言区整点热闹的,看看今年汽车江湖,谁才是你心里的那个“狠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