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波发生了一件挺新鲜又让人闹心的事儿,这事儿给所有想买二手新能源车的朋友们都提了个醒。
咱们都知道,现在买车,尤其是智能汽车,功能是越来越花哨,什么远程开空调、自动泊车,听着都挺方便。
可谁能想到,这种远程功能,有一天会变成一把悬在车主头上的“锁”,想什么时候锁你,就什么时候锁你,而且你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事情的主人公是宁波的朱先生。
就在前不久,他高高兴兴地花了二十万,从一位姓欧的二手车商手里买了一辆极氪007。
这欧老板在当地做二手车生意已经八年了,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行家。
交易过程非常顺利,车子检查了没问题,过户手续办得妥妥当帖,车辆绑定的手机APP也都从前车主名下,改成了朱先生母亲的名字。
按理说,这辆车从法律上、从使用上,都已经完完全全属于朱先生了。
可万万没想到,提车回家才短短三天,麻烦就来了。
那天是8月14号晚上,朱先生吃完饭,准备开车回家。
他走到车位前,拿出钥匙一按,怪了,车子一点反应都没有。
他试了好几次,车门就是纹丝不动。
朱先生心里直犯嘀咕,难道是钥匙坏了?
费了好大劲进了车里,他想启动车子,结果仪表盘上赫然跳出来一行字:“远程防盗锁止”。
这下朱先生彻底明白了,这不是车坏了,是车子被人从大老远的地方给锁死了,成了一块动弹不得的“铁疙瘩”。
这可把朱先生急坏了,新买的车怎么就成这样了?
他赶紧给卖他车的欧老板打电话。
欧老板一听也懵了,他干了八年二手车,什么样的车况没见过,泡水的、大修的,都能看出来,可这种车卖出去还能被别人远程锁定的情况,真是头一回碰到,简直是闻所未闻。
他赶紧联系了极氪的官方售后服务,希望厂家能帮忙解决。
售后人员很快到了现场,但他们也只会用工具把车门撬开,对于怎么解除这个远程锁定,他们也是一筹莫展。
售后人员检查后给出一个初步判断,说是朱先生手里的车钥匙“数据被抹除了”,并且这很可能是前任车主通过手机APP操作的。
“前车主?”这个说法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因为这辆车的来历可不简单。
它在到朱先生手里之前,已经转手过好几次了。
这辆车的第一任车主,是广州的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去年五月份上的牌。
到了今年六月份,这家公司把车卖给了第二任车主,然后又很快转给了第三任,最后才经由欧老板的手,卖给了现在的朱先生。
这就产生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真是前车主干的,那到底是哪一任?
按道理说,车辆一旦在车管所办理了过户手续,前车主就应该失去了对车辆的任何控制权,怎么还能远程锁车呢?
欧老板根据他多年的经验猜测,问题很可能出在第一任车主,也就是广州那家公司身上。
他怀疑,很可能是这家公司当初买车时办理了分期贷款,现在因为某些经济纠纷或者贷款没还清,就采取了这种极端的手段,通过他们还保留着的后台权限来锁车讨债。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套二手房,房产证都换成你的名字了,结果原房主手里还攥着你家水电的总开关,随时能给你断水断电,这谁受得了?
为了弄清真相,朱先生和欧老板只能求助于汽车厂家——极氪。
然而,极氪客服的回复却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客服人员反复强调一句话:“厂家是绝对不会主动锁定用户车辆的。”这话听起来没毛病,但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你们的系统会让一个已经和车辆没有任何法律关系的前车主,还能继续操控这辆车?
这难道不是系统设计上存在一个巨大的安全漏洞吗?
在朱先生的再三追问下,极氪客服提供了一个线索,给了一个所谓“供应商”的电话,对方是广东一家叫做“獭獭公司”的企业。
朱先生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立刻拨通了这个电话。
可电话那头的回复,直接让他从失望变成了愤怒。
对方工作人员非常冷淡地表示,他们的系统里根本查不到这辆车的信息,然后还漫不经心地反问了一句:“你这车是不是租来的?”朱先生当时就火了,自己真金白银花二十万买的车,怎么就成了租车了?
他耐着性子,把这辆车从第一任到第四任的所有车牌号都报了一遍,可对方还是一口咬定“查不到”。
这下线索彻底断了。
车主找不到锁车的人,厂家说这事儿与我无关,供应商又说我什么都不知道。
朱先生和欧老板感觉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谁都想撇清关系,就是没人愿意站出来解决问题。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报警。
现在,这辆动弹不得的极氪007就停在欧老板的店里,两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生怕那个神秘的锁车人哪天夜里再来个远程解锁,直接把车神不知鬼不觉地开走或者偷走。
这件事给整个二手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敲响了警钟。
过去我们买二手车,最关心的无非是车子的硬件状况,有没有出过大事故,发动机、变速箱好不好用。
可现在进入了智能汽车时代,我们还得关心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数字钥匙”的权限。
这辆车的遭遇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车辆的物理产权和数字控制权,竟然是脱节的。
车管所的过户手续,只能保证这辆车在法律上属于你,但并不能保证在厂家的后台服务器里,只有你一个人能控制它。
朱先生说,他买车的时候仔仔细细检查过,所有功能都正常,谁能想到系统后台里还埋着这么一颗“定时炸弹”。
现在,他每天都得盯着这辆车,心力交瘁。
欧老板也愁得不行,这车是从同行手里收来的,现在想退回去,对方也不认账,砸在自己手里,不仅亏钱,还影响店里的声誉。
这件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汽车带来的便利和风险。
远程控制确实方便,但如果这个权限不能随着车辆所有权的转移而彻底、干净地交接,那它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如果以后每卖一次二手智能车,都得去厂家那里把整个系统重刷一遍,那交易成本和麻烦程度可就太高了。
现在,朱先生唯一的希望,就是警方能够介入调查,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也希望厂家能正视这个系统漏洞,别再推卸责任,给消费者一个明确的说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