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前三季度只赚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40亿,这台德国印钞机怎么突然不灵了

保时捷前三季度只赚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40亿,这台德国印钞机怎么突然不灵了

去年10月的一个周末,我在赛道边上看车,旁边停着台刚提的718 GT4。车主抽着烟,盯着那台车看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听说这是最后一批燃油版了。”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那或许就是个信号。

这两天翻财报,保时捷前三季度销售利润只剩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可是40.35亿。利润率从14.1%掉到0.2%,第三季度单季还亏了快10个亿。数字摆在那儿,多说无益。

那些停产的车

718 Boxster和Cayman的燃油版去年10月就不生产了,Macan燃油版估计也撑不到明年年中。电动版的产品要到2028年才能成型,中间这两年多,空档期怎么办?

认识个做二手车的朋友,最近老给我发消息问有没有保时捷燃油车的货源。他说现在收一台品相好的718,转手就能出,而且价格还挺坚挺。市场有时候就这样,越是要停产的东西,越有人惦记。

Taycan去年销量掉了49%,具体什么原因不好说,但数字不会骗人。

那个2030年的计划

2030年纯电占比超80%,这个目标两年前提出来的时候,业内不少人竖大拇指。现在呢?718纯电版从2026年推到2035年,电池自产计划也停了,还花了27亿欧元调整战略。

有些决策当时看着挺对,过两年再回头,味道就变了。

在一个车友群里见过争论,有人说保时捷太激进,有人说转得还不够快。吵来吵去也没结果,反正账面上的数字是实打实的。

中国市场

2021年那会儿在国内某个城市的保时捷中心,周末去看车要排队。销售顾问手里同时应付三四组客户,电话一个接一个。去年再去同一家店,冷清了不少,有个销售顾问甚至主动过来聊了快半小时。

保时捷前三季度只赚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40亿,这台德国印钞机怎么突然不灵了-有驾

销量比2021年少了40%,今年上半年又掉了28%。旁边新开的那些新能源品牌展厅,人气反而上来了。配置高,智能化做得细,价格还便宜几十万,确实有吸引力。

不是说保时捷的车不行,而是消费者手里有了更多选择。以前买豪华车就那么几个牌子,现在不一样了。

美国那边的麻烦

听说美国的关税政策会让保时捷损失7个亿欧元左右。具体政策细节我没深究,但数字摆在那儿。涨价能不能把成本转嫁出去,不太好说,毕竟现在买车的人精着呢。

裁1900人,再加上2000个临时岗位。一边裁员一边涨价,这个组合拳打出去,效果如何还得看。

换了个新掌门

现任那位2026年要卸任了,新接手的是法拉利出来的技术总监。技术出身的人当家,或许会在产品上多下点功夫。但一个人能改变多少,还得看大环境。

认识几个在车企工作的朋友,聊起来都说现在日子不好过。转型期的阵痛,不光是保时捷一家的问题。

电池那档子事

本来想自己搞高性能电池,后来停了,理由是盈利能力不够。这话听着实在,搞研发烧钱,不是每条路都能走通。

可依赖供应商也有风险,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主动权就少了。就像以前保时捷引以为傲的水平对置发动机,那是别人学不去的东西。现在呢?电池大家用的都差不多。

那些经典车型

911复刻版限量推出,卡宴和帕拉梅拉的燃油版要卖到2035年。这些经典车型对品牌来说像是定海神针,动不得。

保时捷前三季度只赚4000万欧元,去年同期40亿,这台德国印钞机怎么突然不灵了-有驾

有个车友去年出了他那台2016年的911,理由是“趁现在还值钱赶紧出手”。我问他后悔不后悔,他想了想说:“不后悔,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市场在变,消费者的想法也在变。以前买保时捷图的是那份纯粹,现在年轻人更看重智能化和科技感。守着经典能守多久,真说不准。

账上还有些家底

前三季度保持了13.4亿欧元的净现金流,这个数字说明运营还算正常。只要现金流不断,企业就还有周转余地。

但电动化和智能化研发需要持续投入,这个钱够不够烧,时间会给答案。

见过一些车企倒在转型路上,也见过一些熬出来的。保时捷毕竟底子厚,只要方向不跑偏太远,或许还能稳住。

前阵子路过市区一家保时捷中心,橱窗里停着台红色的911 Carrera。灯光打上去,车身线条特别好看。门口站了几个年轻人在拍照,其中一个说:“等我赚够钱,一定买一台。”

这话我二十年前也说过。后来真买得起的时候,发现选择多了,犹豫也多了。

保时捷的困局或许只是个开始,传统豪华品牌这两年都不太好过。转型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全是坑。方向盘打得太急容易翻车,打得太慢又会被甩在后面。

至于那台曾经的印钞机还能不能重新启动,咱们走着瞧。只是作为一个看车看了这么多年的人,还是希望这些有底蕴的牌子能找到自己的路。

世界上要是少了点发动机的轰鸣声,总归是有些遗憾的。虽然这话说出来,可能会有人笑我老古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