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5520辆,轩逸5165辆,帕萨特逆袭进前三,而我们期待的吉利星瑞却没能挤进前十。
看到这份2025年7月第一周燃油轿车销量榜单时,我正坐在一辆刚试驾完的星瑞旁边,手还搭在依旧温热的方向盘上。说实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车开着真不赖,底盘扎实得像德系,内饰精致得快赶上豪华品牌,可销量榜上,它连前十的边都没摸到。反观榜单,依旧是德系、日系的“老几位”在唱主角,国产车只有逸动和红旗H5勉强挤进前十。合资车依然独大,国产高端燃油轿车的突围之路,比我们想象中更难。
合资“铁三角”稳如老狗,但增长乏力
先看前三名:朗逸以5520辆险胜轩逸的5165辆,帕萨特4159辆拿下季军。这三台车,我都开过不止一次。朗逸的底盘调校,依旧是大众那套“稳字当头”的哲学——过减速带时,车身没有多余晃动,像一头沉稳的老牛,不急不躁。轩逸呢?日产的“大沙发”名不虚传,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也不憋屈,但开起来……怎么说呢?方向盘轻得像在遛弯,动力响应慢半拍,适合佛系驾驶,不适合激烈驾驶。
而帕萨特这次逆袭凯美瑞(3519辆),我倒不意外。上周我刚试驾了新款帕萨特,它的MQB Evo平台带来的电子架构升级,让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的衔接更顺滑,不像老款那样“一顿一顿”的。而且它的座椅支撑性比凯美瑞强,长途驾驶不容易腰酸。凯美瑞嘛,省心是省心,但开起来真的像台“移动茶几”——平稳,但没激情。
有意思的是,这两款车销量加起来也没破万,说明什么?市场淡季叠加新能源的挤压,燃油车的“基本盘”正在被一点点啃食。别忘了,这还是燃油车榜单,如果算上新能源,这些数字恐怕更难看。
豪华品牌:宝马5系反超奥迪A6L,背后是驾驶质感的胜利
宝马5系(2989辆)反超奥迪A6L(2885辆),这事儿挺有意思。我去年做过一次对比试驾,印象太深了。A6L的内饰科技感爆棚,三块大屏一亮,副驾小姐姐直呼“哇塞”。但开起来,它的转向手感偏轻,底盘虽然软,但过弯时侧倾明显,像一艘豪华游轮。
而5系,尤其是530Li,那台B48发动机+ZF 8AT的组合,平顺得像德芙巧克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后驱平台带来的转向精准度,让你在高速过弯时信心十足。哪怕你不懂什么叫“50:50轴荷比”,开一圈下来,你也能感觉到——这车是“人车合一”的那种。
所以,在豪华C级车市场,驾驶质感依然是宝马的护城河。A6L赢在科技和舒适,5系赢在操控和沟通感。这次销量反超,或许说明,哪怕在商务市场,驾驶者也开始追求一点“驾驶乐趣”了。
国产之光:逸动和红旗H5上榜,但星瑞为何折戟?
逸动(2943辆)和红旗H5(2572辆)冲进前十,值得鼓掌。逸动我开过第三代,1.4T蓝鲸发动机动力够用,内饰用料在同价位里算厚道,尤其是那个双联屏,虽然有点“堆料”嫌疑,但视觉效果拉满。关键是价格——8-10万区间,它几乎是自主A级轿车的性价比天花板。
红旗H5这次2572辆,环比上升,我一点都不意外。上个月我借朋友的H5跑了一趟城郊高速,它的NVH控制得相当好,胎噪风噪都被压得很低,1.5T+7DCT开起来平顺,底盘调校偏舒适但不松散。20万以内买台有“红旗标”的B级车,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但问题来了:星瑞呢?
这车我试驾过两次,一次城市通勤,一次跑高速。它的2.0T发动机(190马力)配7DCT,动力储备明显比逸动强,底盘用的是CMA架构,过坑洼路面时,减震回弹干脆利落,不像某些国产车“软塌塌”的。内饰更是越级——大面积皮质包裹、Alcantara顶棚、GEP3 2.0T发动机,账面数据很漂亮。
可销量呢?连前十都没进。
我问了几个4S店的朋友,反馈很一致:“价格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
什么意思?星瑞卖13-15万,这个价位,消费者要么选更便宜但够用的逸动、卡罗拉,要么咬咬牙上合资B级车(比如迈腾、雅阁)。星瑞想当“降维打击者”,但消费者对“国产B级车”的认知还没完全建立。你可以说它值15万,但市场暂时只愿意为它付12万。
竞品对比:星瑞 vs 速腾 vs 凯美瑞
我们拉三台车对比一下:
维度 吉利星瑞(2.0T) 大众速腾(1.5T) 丰田凯美瑞(2.0L)
动力 2.0T 190马力 1.5T 160马力 2.0L 171马力
底盘平台 CMA MQB TNGA-K
内饰用料 皮质+Alcantara 硬塑料为主 软质+织物
油耗(WLTC) 7.9L/100km 6.2L/100km 6.4L/100km
终端售价 13-15万 12-16万 17-20万
星瑞的优势在动力和内饰,劣势在油耗和品牌认知。速腾赢在省油和保值率,凯美瑞赢在可靠性和空间。星瑞想用“越级配置”换市场,但消费者更看重“长期使用成本”和“二手残值”。
用户真实反馈:买了星瑞的车主后悔吗?
我在车友群里问了一圈,一位开了1.2万公里的星瑞车主说:“内饰是真的香,每次上车都有种开豪车的错觉。但油耗确实高,市区轻松上9个油,朋友开速腾才7个。”
另一位对比过凯美瑞的车主说:“凯美瑞坐着舒服,但开起来像在开船。星瑞至少还有点驾驶感,可惜后排空间比凯美瑞小一圈,家里人有点抱怨。”
这些反馈很真实——星瑞是一台“偏科生”,擅长驾驶质感和豪华感营造,但在空间、油耗、品牌力上,还没完全补齐短板。
未来展望:国产燃油车还有机会吗?
说实话,2025年的燃油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厮杀”阶段。新能源渗透率超过40%,比亚迪、特斯拉、新势力们抢走了大部分关注。燃油车只能靠“性价比”和“可靠性”苟住基本盘。
但国产燃油车并非没有机会。星瑞、红旗H5、艾瑞泽8(2561辆)的上榜,说明消费者开始愿意为“国产高端”买单。只是这个过程会很慢——品牌认知的建立,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
未来,像星瑞这样的车,或许该考虑推出混动版?用“低油耗+强动力”组合拳,打破“国产=费油”的刻板印象。或者,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上再下点功夫,毕竟现在年轻人买车,“能动嘴绝不动手”。
开放性问题
你会为一台国产B级燃油车,放弃合资A级车吗?
星瑞的“越级打法”是明智之举,还是自讨苦吃?
在新能源当道的今天,燃油车的“驾驶乐趣”还值不值得坚持?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如果你有星瑞或其他上榜车型的用车经历,也欢迎分享,XXX我一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
最后说一句:买车不是选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别被销量榜绑架,也别被广告词洗脑。去试驾,去感受,去问问老车主——这才是最靠谱的决策方式。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