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有多项约束性条件,使得电动车生产的成本增高。那么这会促使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整车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低端车型,冲击最为激烈。那么。新国标调改以后,从成本角度上来看,1000元以内的电动车还有存在的可能性吗?
首先是强制要求车架、电池仓等非金属部件具备防火阻燃性能,塑料件总质量不得超过整车的5.5%。这一块的材料成本预计提升5-10%。
其次是新增北斗定位模块(消费者可选择是否保留),提升防盗和安全监测能力。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增加防篡改设计,这一块的成本提升在5-10%。
铅酸电池车型重量上限从55kg放宽至63kg,允许搭配更大容量电池(如48V20Ah),续航提升30%以上,千元级车普遍都是48V12ah的铅酸,这一点没有影响。
东莞、无锡等地仍有商家通过简化配置(如48V12Ah铅酸电池、基础款车架)推出500-1000元车型。例如,爱玛欢乐豆、宝岛N5等车型在部分地区促销价低至998元。
目前旧国标车型(如2019年前生产的48V12Ah车型)过渡期内仍在降价抛售,部分商家标价低于800元。
部分地区受区域保护,比如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千元车占比更高,但是监管弱,因此还会短期存在。
新规实施后,车企需为防火材料、北斗模块等新增配置多支出200-300元。部分千元车通过以下方式压缩成本:
减配电池:电池以后需要自己单独购买,1000元以内只能买到空车;
简化设计:取消屏幕,后液压减震、LED大灯,远程遥控等非必需功能;
降低品控:使用轻质的车架或品质较低的轮胎(存在安全隐患);
新国标实施后,1000元级电动车仍可买到,消费者可通过关注地方补贴、选择库存车或小品牌车型实现低价购车,但务必避免购买“三无”产品。若追求长期使用体验,建议适当提高预算,选择符合新国标的主流品牌车型。各位。你对此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