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电动车行业黑公关」流量算法助虚假信息横行,车企公关如何应对?

“法务部已经取证数百个账号,发起诉讼数十起。”雷军的微博一发,瞬间点燃了网络舆论场。人们这才发现,原来电动车行业不仅在地上跑得快,网络上也被黑得快。这些年,关于蔚来起火、小鹏智障、小米汽车门把手“罢工”的传言铺天盖地,乍一看触目惊心,实际上却是假得离谱。这股风还真不是个别事件,而是成“产业链”了。

「揭秘电动车行业黑公关」流量算法助虚假信息横行,车企公关如何应对?-有驾

最近央视财报道出了点实锤,让吃瓜群众眼界大开。那些环绕电动车的“事故视频”、博主测评看似头头是道,其实背后藏着一群操作“黑商单”的职业水军。这些人有句话讲得直接:不是钱不紧,甩单就行。只要有预算,他们能闭着眼淹死你的车企,什么“碰撞起火”“车门堵死”全都是信手拈来。甚至某知名平台的一位汽车博主,小视频单条报价居然高达3万+,效果导向是真敢要价。

当然,最惊人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这些节奏背后的套路。原来,这共犯团伙早就掌握了流量变现的诀窍:借助平台算法,专挑那些能爆流量的。这说白了,就八个字——耸人听闻,煽动情绪。比如“车门打不开”的措辞,直接能吓得消费者心脏扑通乱跳。一换,销量骤减。好家伙,这是比推销更有效的“反推销”。

「揭秘电动车行业黑公关」流量算法助虚假信息横行,车企公关如何应对?-有驾

这事让人不仅感叹:好车要性能硬,公关还得刀枪不入。网络平台的漏洞简直给了这些不靠谱博主趁虚而入的机会。特别是某些短视频平台,算法不管真假,只看谁的更离谱,流量和钱就撒给他们。这种“流量算法”让虚假内容跑得比实话还快,直接逼疯车企和真正的消费者。

也难怪,现在连中央六部门都出手了。今年9月正式开始专项整治,目标就是那些靠恶意抹黑牟利的网络乱象。眼看风声鹤唳,估计不少博主的键盘都要瑟瑟发抖了。这整治行动除了打击虚假宣传,还重拳出击网络诋毁、捏造事故等背地儿操作。这震慑效果简直神奇,后来会不会有人干脆改行卖二手车?可能性还是有的。

「揭秘电动车行业黑公关」流量算法助虚假信息横行,车企公关如何应对?-有驾

其实黑商单的背后,暴露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部分网络平台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造谣能红,辟谣无人问津。第二是汽车行业缺乏有效的舆论引导方式,别光产品过关,公关也得早点未雨绸缪。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段子:“造车不难,难的是造谣成本比造车便宜。”

回头想想,这种操作确实讽刺。消费者本该通过真实信息比较产品,却成了被算法和黑公关“教育”的受害者。电动车行业作为未来产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突破,还得是生态净化。平台也不难,但规则要硬,把公关放在阳光下,把造谣赶进小黑屋。

最后一个问题丢给大家:如果黑公关这么“好赚”,那限制它是否让真正优质的内容更贵更不值钱了呢?当汽车行业和算法博弈,谁才是这场网络战争里该被捡回来的“真以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