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台叫Force Citiline的印度神车,我当场就悟了。什么叫不务正业?这就叫不务正业。国内这帮新势力,天天开发布会,PPT上人人都在修仙,号称自己的车不是车,是第三空间,是移动的家,是情感的载体。结果呢?结果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把KTV那套直接搬进车里,然后告诉你,这是为了用户的情绪价值。
我呸!
看看人家印度兄弟,这才叫实在。不装了,摊牌了,我这车长得就像奔驰大G,怎么了?里面能塞四排,坐十个人,怎么了?卖你12万人民币,就问你香不香?这已经不是把蛋糕给你了,这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工厂连地皮一起送你了。所有的花里胡哨,在“我能多拉三个人”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且无力。
这车的外形,方方正正,一个圆灯杵在那,典中典的大G造型。但它又不是山寨,人家Force Motors当年跟奔驰是有合作的,这叫致敬,叫传承,叫“我用了前女友教我的招式打了现女友”,主打一个情感的循环。5米1的车长,3米的轴距,这数据在国内至少是个中大型SUV,结果人家硬是给你塞了2+3+2+3的四排座椅。
这哪是SUV,这简直是压缩毛巾版的陆地巡洋舰,见水就膨胀,平时看着是个G,一开门里面能出来一个加强排。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逻辑,这空间利用率,你楼下那帮卖公摊面积的看了都得哭晕过去。
当然,为了这个空间,它也牺牲了一切。内饰?不好意思,没有内饰。你能摸到的地方,全是硬塑料,硬得能当板砖用。中控台的设计,仿佛是我爹当年那台普桑穿越过来了,充满了上世纪90年代包浆的质感。我作为一个每天被各种Nappa真皮、Alcantara、星空顶轰炸的中年人,看到这内饰,突然就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动。知道吗?这叫工业风,这叫解构主义。
人家压根就没想伺候你,人家就是个工具。你跟一个锤子谈什么人体工学和智能交互?它唯一的交互就是砸钉子。这车也一样,唯一的任务就是把A点的一家子,不多不少,原封不动地搬到B点。说到搬家,我想起来我上周那个破书柜,死沉死沉的,就不能学学人家宜家么。完成任务,就完事了。
然后是动力,这才是最骚的地方。2.6升四缸柴油机,一听,诶,排量不小,还是奔驰的技术。结果一看马力,90匹。
90匹!这他妈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讲真,这不叫马力,这叫“马的意念”。90匹马力,拉一个三吨多的移动神庙,里面还坐着十个信仰虔诚的印度老哥,我都不敢想那画面。上坡的时候,我估计司机得下车,跟后面的九个人一起喊口号,“一二三,推!”,主打一个众志成城。这跟技术没半毛钱关系,这是信仰,这是行为艺术。
这时候你还谈什么自动驾驶?这车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激光雷达,不在英伟达芯片,而在最后一排的大爷。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真正的L5,把物理规则和人情世故玩明白了。国内那些车企还在卷算力,卷算法,格局小了。真正的颠覆,往往来自你最看不起的角落,比如老头乐,比如这台印度神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拿国内这帮电动爹去跟人家印度的生产工具比,本身就是一种傲慢,有点蠢。
我们已经被惯坏了。我们需要冰箱里有冰可乐,屏幕上能刷抖音,座椅能按摩加热带通风。我们买的不是车,是一个移动的赛博子宫,把我们跟外面那个混乱、不讲理的现实世界隔离开。但印度兄弟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一辆能把亲戚朋友邻居家的狗都塞进去,然后一起去参加婚礼的“任意门”。一个能遮风挡雨,能跑就行的铁皮盒子。
所以,这台车在国内肯定没市场,我们这些被“消费主义”深度驯化的用户,根本看不上这种粗糙的半成品。我们觉得它廉价,落后,甚至有点可笑。但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当你在研究怎么把蛋糕做得更精致的时候,人家直接端上来一盆管饱的馒头,然后把你的餐厅给爆了。最好的手段不是比你做得好,是直接让你没得玩。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车就像一个来自平行世界的产物,它在用一种极其原始、极其粗暴的方式,嘲笑着我们所谓的“先进”和“智能”。它在告诉你,汽车的本质,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其他的所有东西,都是车企强加给你的“品牌玄学”。就像你买奔驰,你买的不是那台车,你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给你带来的“我混得还不错”的幻觉。你买特斯拉,你买的是那种“我跟你们这帮凡人不一样”的科技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你问我这台能坐10个人的“印度大G”怎么样?它很烂,烂得彻头彻尾。但它又很牛,牛得让你无话可说。
你问这车在国内有没有市场?废话,当然没有。但你敢说五菱看了不心动?把标换了,内饰改成米色,加个10寸大屏,名字就叫宏光PLUS MAX Pro,卖9万9,你猜会不会有人把它当成移动的KTV包房或者小商品批发专用车?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