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只值7万多,亏损超过90%,车主无奈继续花钱保养开着

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才值7万多。说白了,亏了90%以上。车主张先生跟我吐槽,不卖了,花了5万多做次大保养,打算接着开,听着就有点心疼。为什么?主要是这车子贬值太狠了。

我之前总说,豪车买来当面子,心里其实也觉得有点夸张。毕竟,10年贬值90%,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给你个数字参考:据我跟几个二手车商打听过,平均来看,豪车前五年每年大概贬值10%左右,后面就加速了。A8这种大车尤其惨。再说,普通家用车,好一些的也能掉50%以上。你说,是你家的房子给你贴钱了吗?

太惨了,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只值7万多,亏损超过90%,车主无奈继续花钱保养开着-有驾

这事让我想起早上跟维修师傅小李聊天的片段,他说,其实换件件都要图省钱,修个刹车盘比买件新的划算多了。我往心里一记,可见保养、维修的成本也不是小数目。为了把车继续养好,张先生这5万多的保养费得算进总成本里。

我这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类似案例不少。2010年前后买豪车的朋友,一个个都在感叹。平行对比同价位的奔驰S级,贬值曲线其实差异不大,但维修保养成本会稍微高一点。倒是不少买了普通合资中级车的人挺明白,贬值虽然快点,但日常维护低廉得多,也省心。

顺便说个小插曲,张先生原本打算卖掉这辆车,结果二手车商报价太低,连当年买车首付的钱都不到,着急之下,干脆花钱做了大保养。他半开玩笑半无奈地说,这车亏成这样,还是惯开着。卖了,没心情换车了。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心态?亏了钱却死心踏地继续开,有时候真的挺矛盾。

太惨了,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只值7万多,亏损超过90%,车主无奈继续花钱保养开着-有驾

我刚想得有点快,把车贬值的趋势说得太绝对了。事实是,二手车的残值还掺杂了品牌、车况、市场需求等多重变量。并非所有A8都活活跌成狗,部分保存好的车辆还能保留30%左右残值。但总体来说,豪车跟房子不能硬比,根本不是一个属性。

话说回来,房子也挺难搞的。我朋友李明,2019年买了惠州某个地段的房子,刚两年,地段不起眼,卖出去直接亏了不少钱。有时候我就想,车贬值那么快,房子反而成了负资产,这是不是挺讽刺?房子还能租出去有现金流,车租出去?呵呵,没几个玩得起。

我没细想过,为什么中国市场的二手豪车这么惨。也许跟国内的消费心态以及新车优惠力度大有关。车企只想卖新车,新车补贴层层递进,二手市场流通渠道单一且不成熟,这都导致残值打折严重。还有一点,是不是豪车的平均保修周期太短了,过了3年质保后,维修成本高得吓人,车主不敢用、厂商又不背锅?这块倒挺值得玩味。(这段先按下不表)

太惨了,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只值7万多,亏损超过90%,车主无奈继续花钱保养开着-有驾

给你算个粗心小账,张先生这车2012年买的,110万。10年贬值到7万,年复合贬值率大概是28%。感觉特别狠吧?但是,如果算上这5万多保养费,算下来持有成本就更吓人了。换句话说,真正花费远远超出购车价的持有成本,不少人都忽视了。

讲点有意思的,销售小王告诉我,其实很多所谓的豪车旗舰车型,真到了二手市场,买家也多是对品牌怀有幻想的新进车主,而非原始车主回购。这样就导致车源充足,供大于求,直接压低价格。这跟普通家用车的刚需市场有天壤之别。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同价位的BBA中级车比如宝马5系,二手价格相对更保值?一个猜测(样本少,体感),可能宝马用户群里,换车频率更高,导致二手市场更活跃,价格竞争形成相对稳定,厂家还会有置换补贴去支持这个市场。

太惨了,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只值7万多,亏损超过90%,车主无奈继续花钱保养开着-有驾

买车就像玩股票,不能盯着资本增值来想,尤其是车。车就是烧钱的烫钱大坑,买的时候也别幻想它居然能像房子一样增值或者抗跌。就算是豪车,维持面子和享受的代价,才是关键。你买它主要是为了什么?炫耀?开着爽?还是投资?答案不同,买车策略也得改。

至于我自己,经历过几个车型,后悔买豪车的心情明显有。其实当初要是买个靠谱的日系或者德系中级家轿,贬值没那么狠,日常维护还省心多。你们身边有这种经历吗?买车到底是为啥?是感情用事还是理性选择?

最后讲个不太严谨的猜想,未来新技术、新能源车会不会真的改善这种贬值痛点?毕竟电池寿命和软件升级带来的价值感,和传统车完全不同。但那也是另一回事了,等我再细抠一回。

太惨了,2012年花110万买的奥迪A8,现在只值7万多,亏损超过90%,车主无奈继续花钱保养开着-有驾

张先生的A8教给我们一个事实:豪车虽然脸面十足,可钱和心血都烧得让人心疼。你手上的车,开了几年,剩下多少钱?愿意继续花钱养着吗?还是早点放手换新?这或许才是最值得聊的话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