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断舍离”:减版潮下,汽车市场迎来新秩序

理想汽车最近的操作,说是汽车界的一顿“断舍离”喝得干净还真不夸张。7月底刚推出的理想i8,本来摆出三个版本让消费者挑选,结果仅一周时间,直接砍掉三分之二的车型版本,只保留一个。你说砍车款会凉?反而更香了。这款车的订单数据显示,98%的消费者选择了高配Max和Ultra版,厂家一拍大腿:那低配留着不是废人力吗?干脆把Max版直接定为标配,还价格压到33.98万,把曾经只有顶配才有的冰箱、高端音响这些功能全标配了。结果就是,北京销售说话底气都硬了,来咨询的顾客人数“蹭蹭”往上涨,8月份卖了2212台,市场热度一路飙升,理想甚至定下9月底累计交付破万的目标。

车企“断舍离”:减版潮下,汽车市场迎来新秩序-有驾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式商业决策。回头看看今年的汽车市场,“标配即满配”成了车企们的集体默契。蔚来新款ES6只让顾客选电池容量,其他配置一律标配;一汽-大众揽境的“减肥计划”直接砍到只留两个版本;就连曾经版本玩法花样百出的东风本田,这次推出的S7也只推出区区两个选择。原来车企们动辄五六个版本,像菜市场卖蔬菜似的,指望覆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预算少的买低配,稍微讲究点的掏中配,有钱的直接顶配。燃油车时代,那套玩法确实吃得开,但新能源来了,消费者面对多款车型加多种配置版本,眼睛都快看花了,选车就像在读配置表上的“奥数题”,心累不说,还容易踩坑。

缺乏逻辑的多版本策略不仅让消费者抓狂,也直接坑了经销商。一些车企为了填补低配市场,甚至给家用车强加所谓运动套件,尴尬的是家庭用户嫌它花里胡哨,年轻人一看又是粗糙的“假运动”,还不如去试试别家的硬派车型。经销商更是苦不堪言,库存预警指数接连攀升,低配车型堆积如山,高配车型却供不应求。结果就是消费端挑得头大,供应端卖得心累,可以说是双输。

车企“断舍离”:减版潮下,汽车市场迎来新秩序-有驾

车企这阵集体“做减法”,说到底是聪明的经济账。理想i8干掉那些多余版本后,供应链就能减少压力。以前三款车型需要不同规格的零部件,现在只一个版本,生产效率自然提升;加上模块化生产线,不用频繁切换工艺,成本也往下走;经销商更轻松,库存结构优化,资金不会再因为卖不动的低配压上库存,最终让整个产业链都受益。

如果说以前车企们的“花样版本”是一种策略,今天的减版本则是直戳痛点的解决方案。消费者不用再苦哈哈地研究配置差异,核心功能一目了然;经销商也能专注推广主力车型,不再被版本堆积拖累销售,而车企赚走的口碑和市场热度反而更高。不做“玄学版本”,专注把车做精、功能拉满、体验讲究,这种标配即满配的策略,直接把品牌定位清晰化。理想抓住34万左右价位家庭用户,蔚来锁定科技感爆棚的高端市场,各自收入稳定,还少了互相内耗。

车企“断舍离”:减版潮下,汽车市场迎来新秩序-有驾

当然,说减法不是让配置一刀切,而是要玩出味道。理想i8砍版本后通过选装包扩大个性化需求空间,核心配置不打折,消费者既能舒服选择主车型,还能根据偏好组装独特配置。这种“减法后的加法”,才是真正懂消费者需求的玩法。

理想、蔚来这些品牌的成功,折射出整个汽车行业从混乱到秩序的转型。当客户不再需要反复磨眼对比配置,当工厂的效率提升、生产线减少低效切换,当经销商不用再苦等有钱客户来填坑库存,这场减版潮,不仅是行业效率的全面升级,更是消费者从迷茫选择到从容下单的体验升级。

车企“断舍离”:减版潮下,汽车市场迎来新秩序-有驾

车企这波减法,其实是一场关于“放弃”的隐秘课堂。多花心思选择?还是专注一款车做到极致?结果已经摆在眼前。问题是,买车时你纠结的是炫酷标签,还是踏实好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