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

朋友,如果你也在国庆假期扑上高速,成为那所谓的“聪明人”,现在你是不是正坐在自家座椅上,左手泡面,右手刷手机,等着前方排队的车辆挪动?又或者,你正顶着困意琢磨:到底几点出发才能避开这一锅大混战呢?说真的,“鸳鸯锅高速堵”这段子还是年年复读机啊,改天是不是可以申请“连续剧”版权了?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大家都说聪明的人总是想提前跑,可咋感觉每一届聪明人最后都堵成一起吃泡面了?有网友直接在线发问:前年八点上路,堵车;去年凌晨四点,堵车;今年再早一小时,还是堵!明年还要提前吗?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每逢佳节倍堵车,聪明人扎堆一锅煮”的节奏。

今儿个清晨五点,江苏刘老庄这个服务区停得是一个水泄不通。人、车、泡面、尿素——都变成了移动生态圈。200公里能开五小时,这速度真不是一般能忍受的。你说,这新能源汽车都得靠电驱动,可你们别笑,排队充电就比堵车还难熬。哪个是“更慢的慢”还真不好说。

但你发现没?你踏上高速,哪儿哪儿都是“泡面人”。一边手捧方便面,一边用充电宝续命,满脸写着“假期生存指南”。不仅路上慢,高速服务区的充电区直接亮出“排队叫号”的招牌,宛如小型营业厅门口的大妈抢号现场。车没电的不止你一个,大家都在等。

这两天一刷社交平台,全是:“我在服务区排队四小时还没轮到我!”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深这些大城市的高速路,服务区一夜之间全变成充电狂魔聚集地。有的甚至到了凌晨,显示牌还在跳号,大伙儿不由感慨:错峰出行?基本等于错峰“进坑”了。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秋天的高速服务区,已经可以靠人流量当景点了。广东回湖北的车队里,辰女士说她到湖南一处服务区时,充电排队已经叫到49号了。三个小时等候,一小时真正充电。四小时过去,天都快亮了,她与家人终于踏上回老家的路。有人问她:“你不能下高速在城市里充电吗?”辰女士无奈解释,说白了,怕走冤路,怕跑到市区还是要排队,干脆就在服务区耗着了。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有不少网友直播自己的排队之旅,视频里“一根线拉十台电”,场面堪比春运售票大厅。能源桩前,十几二十人在地上席地而坐,边交流边吐槽。有人苦中作乐:“充一次电,排队到49号,感觉比幼儿园报名还难。”说真的,这画面都快成都市生活的另一种群像了。能源紧张出了新高度。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和城市内慢悠悠的充电不同,高速就是典型的“潮汐模式”:平时冷冷清清,假期高峰如海啸。国家电网的车联网平台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极端变化。“今年国庆,三分之一服务区充电桩将满负荷。”听起来挺夸张,但真的没夸张。到了高峰期,别说排队一个小时,三四个小时才算“资深玩家”,充电体验堪比搬砖。

问问高速服务区的充电师傅吧。通常两个桩,四个充电口。高峰每车要充四十分钟。车主等着,师傅也跟着数号,一遍又一遍重复:“下一个45号!”现场像极了蛋炒饭排队,订单永远刷不完。别说出京、出省这种“大迁徙”,光是排队的队形就让人望而却步。

人们谁还敢说新能源车是“自由飞翔”?假期里,高速路成了电车的检验场。北京往返乡下的车主说,他前天夜里到京哈高速服务区,看到叫号已经到六十多号。花了四小时才轮到自己的车。有人调侃,“排长队才是真正的新能源体验,和都市白领抢地铁座位有一拼。”有人不想下高速找另外的充电站,为啥?怕浪费时间在绕路,还怕到了以后还是排队。抱着侥幸心理,倒不如服务区里老实等待。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其实要问,服务区为啥这么顶不住节假日潮汐?原因挺扎心。日常用电桩压根没人用,闲着浪费钱。假期一来,几百万辆车高峰齐发,桩数一下子不够用。建多了平时亏钱,建少了遇节假日“考验人品”。哪有那么简单的公式。“充电桩即是人品桩。”这是圈内段子,其实一点不假。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国家电网今年的数据一看就让人心里有底:国庆期间,江苏省每日出行的新能源车预计就超72万辆。服务区桩口个数远远跟不上“放假大军”。9月底到10月1日是首轮大高峰,晚上十点到凌晨是排队巅峰期。返程也不轻松,10月6日、7日估计又会重演这一幕——一辆车排在队伍,其他人都在泡面旁等电。

高速上最繁忙的新能源充电点,沈海高速、长深高速、京沪高速直接名列前茅。江苏、浙江、安徽这老三样成为今年充电量的“历史新高”。新能源车主直接在线呼喊:“假期出行,谁不是赌人品?”

但话讲回来,现在新能源出了新难题。人们对电桩的依赖越来越高,谁能想到,假期出门竟然“电比油还难加”?以前自驾,最多堵在路上;现在堵在服务区等充电,走一步停两步,变成新型假期痛点。有人调侃:“年度堵车之王,其实是充电桩那口锅。”

不可否认,这成了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副作用。桩建得慢,车增得快。理想很美,现实有点凉。普通高速服务区,设计时压根没考虑一夜暴涨几十辆电车。这种场景下,“充电排队叫号”变成标配,不排才怪。未来要想改变,只能不断扩容,优化调度。这不是一句“增加桩数量”就能解决的难题。毕竟运维成本、闲置率,都是掣肘现实。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回头再看,面对服务区的长队,有多少人已经练就“耐力王”本领?高速路上的等候,不再是单纯的堵车,而是互联网社交新场景。大伙儿一边刷段子一边等电,网络段子手与现实泡面侠齐聚一堂。这年头,谁还不懂点“充电桩自救指南”?包含备用电源、泡面、纸牌,甚至睡袋,都成出行标配。

假期高速路上,新能源车主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更像是现代都市的流浪诗人。想象一下,每辆车后座堆满杂物、面包、饮用水——全是生存必需品。谁说自驾就是自由?充电三小时,等电一小时,这才是当代高速新画像。

高峰排队,其实暴露了新能源出行的尴尬:有志者事竟难,队伍还是那么长。每逢佳节憋出道路新场面。新能源车像极了上班族挤地铁,“没赶上不妨等下一班”式的自嘲正在蔓延。充电桩变成“希望的号码牌”,排队到凌晨也只能无奈接受。

这一切——高速服务区堵成“鸳鸯锅”,泡面、排队、叫号、能量焦虑,串联起了整个节假日。在新能源爆发的节点,社会基础设施开始被现实“教做人”。假期出行,智能车在路上艰难讨生活,这不止是技术进步,更是运营和管理的双重作业题。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有人问:解决办法到底在哪?其实说到底,是如何让充电桩配备和调度更贴近实际需求。节假日提前分流、预约制,甚至充电桩动态管理,都值得研究。谁都不想下一次堵在同一个服务区,再吃同一桶泡面,聊同一个段子。科技的进步,不应该把人困在更漫长的队伍里。

有的人甚至建议:“下次自驾不如改火车。”但自驾的自由不是火车能替代的。希望下个假期,能有更合理的调度——让堵车和排队充电不再成网红素材。新能源的美好,不该被拖慢节奏。

国庆高速堵车,新能源车排队充电,服务区泡面成标配-有驾

话说到这里,想问问你:今年国庆你排队充电了吗?在路上遇到过哪些奇葩队伍或生存技能?快来评论区,晒晒你的假期高速“排队自救”攻略吧!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