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T车这样保养,发动机寿命翻倍,动力永远澎湃如新!

如今,我们马路上跑的汽车,十辆里头恐怕有七八辆的车尾都带着一个“T”或者“Turbo”的标识。

从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像是吉利、长城、比亚迪,到大家熟悉的合资品牌乃至豪华品牌,涡轮增压技术几乎成了标准配置。

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排量不大,劲头却不小,轻轻一踩油门,那种独特的“推背感”总能让人心潮澎湃。

这都得归功于发动机舱里那个其貌不扬,长得像个海螺的零件——涡轮增舍器。

带T车这样保养,发动机寿命翻倍,动力永远澎湃如新!-有驾

但很多车主可能心里也在犯嘀咕,都说带“T”的车开着爽,养起来却是个“娇小姐”,稍微伺候不好就容易出问题,维修费还特别贵。

这话说得到底对不对?

带“T”的车,在日常使用中究竟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要弄明白怎么养护,我们得先花点时间了解一下这个“海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其实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一个“废气驱动的超级鼓风机”。

发动机工作会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废气,这些废气本来是要直接通过排气管排掉的。

工程师们觉得这样太浪费了,于是就设计了涡轮增压器,让这股强大的废气先去吹动一个叶轮,这个叶轮通过一根转轴,带动另一端的叶轮高速旋转。

另一端的叶轮就像一个强力鼓风机,把大量新鲜空气经过压缩,再“灌”进发动机的气缸里。

气缸的空间是固定的,被硬塞进去了比平时更多的空气,再相应地多喷一些汽油,燃烧爆炸产生的能量自然就大大增强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台1.5T的发动机,动力表现能和过去2.5L甚至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媲美的原因。

但问题的关键也恰恰在这里,它的工作环境实在是太严苛了。

您知道它的转速有多高吗?

我们平时开车,发动机转速能到三四千转已经算比较高了,而涡轮增压器的转速,在全力工作时可以轻松达到每分钟十几万转,甚至超过二十万转。

同时,它还要承受排气管传来高达八九百摄氏度,甚至上千摄氏度的废气炙烤。

在这样又快又热的极端工况下,对润滑和降温的要求自然就高到了一个近乎苛刻的程度。

所以,那些关于带“T”车辆的养护讲究,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其工作原理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们来说说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冷车启动。

很多人,特别是赶时间的上班族,习惯了上车点火,挂挡就走,甚至为了快速汇入车流还会来一脚大油门。

带T车这样保养,发动机寿命翻倍,动力永远澎湃如新!-有驾

这个动作对于自然吸气发动机来说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而言,却是一种持续性的伤害。

我们可以把涡轮增压器想象成一个需要精密润滑的陀螺。

它的核心部件,那根高速旋转的轴,并不是靠我们常见的滚珠轴承,而是依靠一层薄薄的机油膜,像气垫船一样“悬浮”在轴套中间,这叫做“全浮动式轴承”。

车辆停放了一夜之后,大部分机油都已经回流到发动机底部的油底壳里。

当您点燃发动机的瞬间,机油泵开始工作,但机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输送到位于发动机上部的涡轮增压器,并且建立起足够稳定和厚实的油膜。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十秒甚至一分钟。

如果您在这之前就猛踩油门,发动机转速飙升,强大的废气立刻驱动涡轮开始高速旋转。

可这个时候,润滑油还没完全到位,那层保护性的油膜非常薄弱甚至不存在,就会导致转轴和轴套之间发生“干磨”,也就是金属直接接触摩擦。

一次两次您感觉不到任何区别,但日积月累,这种磨损会严重缩短涡轮的寿命,最终可能导致涡轮轴旷量过大,密封件损坏,出现烧机油、排气冒蓝烟、动力下降以及涡轮工作时发出尖锐的异响等问题。

到那个时候,更换一个涡轮总成的费用,从几千到上万不等,就真的让人心疼了。

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多一点耐心。

启动车辆后,先原地怠速半分钟到一分钟,让机油充分循环,也让车辆的各种传感器和电脑系统完成自检。

然后,在水温表指针还没动或者刚动的时候,先保持低转速温柔驾驶,等开上几公里,水温和油温都达到正常工作范围后,再根据需要正常驾驶。

说完了启动,我们再来看看停车熄火。

很多人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或者在市区里激烈驾驶后,一到目的地,车位停好,立马就熄火走人。

这个看似潇洒的动作,同样是在给涡輪“上刑”。

我们前面提到,涡轮工作时要承受上千度的高温。

当您高负荷驾驶时,整个涡轮增压器本体就是一个被烧得通红的铁疙瘩。

带T车这样保养,发动机寿命翻倍,动力永远澎湃如新!-有驾

如果您立刻熄火,发动机停止运转,机油泵和冷却水泵也随之停止工作。

这就意味着,用于给涡轮降温的机油和冷却液的循环瞬间停止了。

但涡轮本身积累的巨大热量还来不及散发出去,这些热量会把滞留在涡轮内部油道里的机油“烤干”,就像我们把食用油倒进烧红的锅里然后关火一样,油会迅速碳化,形成黑色的、坚硬的积碳。

这些积碳会附着在涡轮轴和轴套上,堵塞细小的润滑油道。

久而久之,积碳越来越多,会严重影响下一次启动时机油的润滑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涡轮因润滑不良和散热不佳而报废。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时间高速行驶或激烈驾驶后,不要立即熄火。

让车辆在原地怠速运转一到两分钟,这个过程被称为“冷却怠速”。

在这段时间里,机油和冷却液会继续循环,平稳地带走涡轮的余热,让它逐渐“冷静”下来。

现在很多设计先进的车型,特别是德系车,配备了电子辅助水泵,在熄火后还能继续为涡轮循环冷却液降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略这个好习惯。

多怠速一两分钟,对爱车的“心脏”百利而无一害。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机油的选择。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机油就是血液。

对于带“T”的发动机来说,这“血液”的品质至关重要。

由于涡轮增压器高温高转速的特性,它对机油的高温抗氧化性、抗剪切性和清洁能力都提出了远超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要求。

如果您图便宜,使用了质量不佳的矿物油或者半合成机油,这些机油在涡轮的高温“炙烤”下,很快就会性能衰减,变得像水一样稀,无法形成有效的润滑油膜。

同时,它们也更容易氧化和产生油泥、积碳,堵塞油道。

因此,对于所有涡轮增压车型,使用高品质的全合成机油是必须的,而不是一个可选项。

在选择机油时,一定要严格遵照车辆保养手册上的规格和标号,比如厂家要求使用API SP级别、ACEA C3认证的5W-30机油,就不要自作主张更换成其他规格。

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里程或时间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适当提前保养周期。

这笔在机油上的投入,相比起日后可能产生的巨额维修费用,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除此之外,保持空气滤清器的洁净,让涡轮能够顺畅地“呼吸”;使用符合标号的高品质汽油,避免发动机爆震,也都是保护这个“性能心脏”不可或缺的日常功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