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分会8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25%,但环比下降4.8%,这表明市场在二季度冲量之后进入了理性回调阶段。在这一市场背景下,头部车企的座次出现了罕见的变动:吉利新能源板块同比大涨超100%,零跑首次迈过月销5万辆的门槛,而一直以来的“常胜将军”比亚迪则出现了年内首次环比下滑。透过这些销量数字,我们可以看到新一轮技术、产品与定价的多维竞赛已悄然开启。
吉利:三线并进,13万辆背后的体系力
7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度站上13万辆的台阶,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55%。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其旗下各品牌的协同发力。其中,吉利银河单月销量达到9.5万辆,同比增长237%,成为了绝对的销量担当;领克品牌销量2.72万辆,同比增长28%,其EM-P双子星(07+08)已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极氪品牌交付1.7万辆,同比增长8%,旗舰轿车Z10在成都车展启动预订后,48小时订单便突破了万辆。
在技术层面,吉利在7月密集释放出多项“硬货”:其一,神盾短刀电池通过了中汽研“电芯穿刺+热扩散”双安全测试,官方表示该电池可将热失控蔓延时间延长至行业均值的3倍;其二,吉利与芯擎科技联合宣布,银河E5将首搭7nm“龍鹰一号”座舱芯片,其AI算力提升了2.4倍;其三,领克08正式推送LYNKOSN2.0,新增“可见即可说”全场景语音,经实测唤醒率提升至98%。
市场端,银河L7以“长续航+PHEV”的优势,将起售价定在13.87万元,直接切入了比亚迪秦PLUSDM-i的市场腹地;领克则借助欧洲出口的提速,7月出口销量占比已升至18%,有效对冲了国内价格战带来的压力。
零跑:性价比红利的“临界点”
零跑在7月交付了50,129辆汽车,同比增长126%,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其中,C系列(C10/C11/C16)贡献了超过八成的销量,上市仅三个月的C16单车交付8,032辆。该车型起售价15.18万元,却标配激光雷达+Orin-X芯片,一举将城区NOA的门槛拉进了16万元区间。
供应链层面,零跑金华工厂二期已于8月1日投产,标准产能从25万辆/年提升至40万辆;同时,零跑与高通、英伟达签署了年度芯片采购框架协议,锁定了2026年前的核心算力资源。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在7月财报电话会上透露,C16的毛利率已转正,公司预计三季度整体毛利有望达到8%,这意味着其“以价换量”策略开始进入可持续阶段。
渠道端,零跑新增了65家“商超快闪店”,将高流量综合体作为夜间试驾场景,7月单店集客成本环比再降12%。在“多卖车”与“少烧钱”之间,零跑似乎找到了一条更为平衡的发展路径。
比亚迪:高处不胜寒,高端化与出海成必答题
7月,比亚迪新能源批发销量34.1万辆,环比下滑9.8%,这是2025年以来的首次转负。高端市场的受阻,迫使比亚迪调整发展节奏。8月5日,2025款汉LEV上市,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售价区间下调至22.98-27.98万元;出口端,比亚迪7月海外销量3.9万辆,环比增长27%,泰国罗勇工厂下线第5万辆整车,本地化率已达70%。
按照比亚迪年中投资者会议纪要,公司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由400万辆上调至410万辆,增量几乎全部押注在出口与高端车型上。能否在“量价平衡”中守住规模优势,是比亚迪在下一轮竞争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7月的销量榜单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企业短期战术的成败,也映出了行业长期演进的轨迹。当电动化渗透率逼近50%,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走向“价值驱动”。吉利的体系化、零跑的极致性价比、比亚迪的高端与出海,这三种发展路径并无高下之分,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事实:只有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同频共振,企业才能在下一轮淘汰赛中活下来、活得更好。
(完)
引用资料:
乘联分会《2025年7月汽车销量/交付榜》,新浪财经,2025-08-01
IT之家《2025年7月汽车销量/交付榜》,2025-08-01
搜狐《比亚迪7月销量34.4万辆环比微降》,2025-08-0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