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花了十几万买一台车,到底在意的是什么?是划算?是面子?还是那种买回家后用得舒坦,心里没后悔、不怕坏、不怕坑的踏实?
以前选燃油车,大多数人觉得反正几十年工艺下来,质量就那样。可到了电动车时代,特别是一抓一大把的国产品牌,差异一下子变得特别明显——甚至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还真有人偷偷懒,省几块钢板,糊弄一层胶水。那买车到底是看配置表来个数字游戏,还是应该看看骨子里,到底谁舍得下本?
最近网上有媒体就直接扒了零跑B01的底裤,拆得明明白白。从电池包、底盘到车身刚性,啥都不藏着掖着。明白人都懂,这些地方看着和用着都不太一样:电池包有双层阻燃,底盘有加强梁,9横7纵的车身框架——你一听就知道不是糊弄事儿。一台刚上市几个月的车,能弄到销量两个月就破万,没点实力也做不到。
中国人讲“货比三家”,尤其是十万这个门槛,当“车”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底色。选车像没完没了的选择题,是花同样的钱选动力、选智能、选配置,还是选安全感?今天摆在大家面前的零跑B01、小鹏MONA M03、秦PLUS EV,价格拉平,配置互有高低,看着像三兄弟,实则各有心机。
不少人关心动力和续航,是不是一定要这块比得死?其实现在市区跑大多数车都足够用。关键是底盘用料、整车扎实度,这种开起来有没有安全感、舒服不舒服,真不是几秒破百或者表面数据能解释的。
三车底盘,零跑B01和秦PLUS EV都上了多连杆独立悬挂,小鹏MONA M03则用了成本更低的扭力梁。有些人不care,说能跑就行。但只要你开车时间长了,穿街走巷、偶尔遇个烂路、井盖、减速带,谁能把这些细微的颠簸处理掉,谁的底盘不松不散,谁才叫真正关心乘客。这些部分才是真正花了钱的地方,是不是用心,脚下见分晓。
更有意思的是,零跑B01的一些“小聪明”让人不得不服。比如半轴设计为左右不同直径,专门为平衡驱动力;再比如防倾杆和衬套一体硫化成形,不仅减少异响、寿命还长。这种在工业设计上的“小抠”,不是靠讲故事能骗回来的,也是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卷”的真实表现。
说到底,购车就跟找对象差不多,你说你要辅助驾驶,大家都能给点基础版本。但当预算有限,到底是要花钱装个按摩椅凉一下?还是把核心硬件和驾驶体验做到极致?你发现零跑B01和秦PLUS EV在辅助驾驶上提供了高速领航辅助,而小鹏MONA M03只能停留在“够用”的基础,把更多预算投到娱乐和舒适性。这样做对不对,全看你买车图个啥。
北方人过冬有热泵空调,方向盘能加热,这种小细节你夏天买车、南方人买车可能体会不到。一到冬天,你开出门,车里暖和,上下班手不冷,这些全部是踏实过日子的“小确幸”。在配置上不光是数字游戏,零跑B01的选择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你愿意把钱花在你真正需要的地方吗?
其实,有时高销量就是最直观的投票。你说大家都不傻,一个新势力,车一上市能那么快交付破万,满大街能看到,网上口碑真出得去,多少还是买车人自己用脚投票选出来的。你会发现最满意零跑B01的人,哪怕是从老油车换电车,字里行间都是“比想象中稳、提速顺、安静、像坐高铁”。这些车主有的是老司机,九年驾龄,身高体重都不小,后排坐着大哥都不喊挤——这车空间和舒适度也没让人掉链子。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褒奖,比营销广告更有说服力。
再退一步讲,当消费越来越理性,“哪里值不值”早已不是光看那几项参数,有些厂家就会偷懒糊弄,有些厂家就舍得真投钱进底盘、安全和关键配置。一辆价格亲民、体验上车主真心认可的车型,靠的是钻牛角尖的自研和对中国家庭用车场景的拿捏。
零跑这些年咋做上去的?说白了,是全域自研带来的自信。什么叫全域自研?就是不是只会拼个车壳,关键零部件,包括电驱、芯片、底盘,自己造。整车六成以上核心零件不求人,技术、成本可控,想降成本把优点加到配置里也敢这么玩。
有不少人关心“零跑怎么突然间跑起来了”?一看数据,今年八月份月销五万多台,连理想、小鹏、问界和很多合资品牌都被拉下马。这不是短时间的运气,是这些年技术和品牌耕耘的结果。与Stellantis合作,底盘请欧洲团队联合调校,你能马上在驾驶质感里体验出来。CTC电池一体化、自主开发芯片、八合一电驱,这些词语听着够专业,但最后兑现在你开车、用车的每一步。
电车越来越便宜,是不是配件质量会缩水?这最大考验的就是研发和生产体系。零跑内部大力搞全栈自研,从架构到芯片、再到底盘调校,再大的品牌利好最终都转化为你开到的那台车——有没有把“降本”变成“增效”,有没有偷着把材料省了,只能靠抠细节看出来。
小鹏MONA更倾向于把有限的预算分给娱乐和溢价功能,对产线和硬件用料没这么死磕,秦PLUS EV技术底子老钱家,但舒适体验却有点保守传统。零跑B01则在安全、智能、体验三点作最大加法,直接击穿短板。你说选哪个?要么一眼明白要自己需要什么,要么交给市场做选择。事实是——零跑B01用销量证明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零跑B01不是昙花一现。现在国产电动车型别、定位差异越来越大,消费者没有绝对对错的选择,但“谁更值”、谁靠谱,往往一段时间了自然会有答案。就像零跑汽车月销能到五万、出口三万,你可以说是产品逻辑合中国人口味,也可以说是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胜利。我更愿意信,这是上游全线自研,底层架构把技术优势合理灌输到普通人最能用到的每一天。
你不会为花里胡哨买单,你也不甘心让核心体验妥协。零跑B01的路,没有什么天桥好运气,靠的就是把每一分钱都摁到产品硬实力上。对比之下,蒙娜也许适合喜欢科技炫酷、偶尔尝鲜的用户,秦PLUS EV对品牌有执念的会更心安,但如果你追求家庭用车的全面和靠谱,零跑B01无疑在现在这个价位,是一把很正的解答。
中国汽车就像中国任何一行一样,卷得厉害了才出真东西。十万级纯电轿车,现在不是比谁给得多便宜,而是谁敢在核心地方不怕贵。等你真到用车那天,每一项底盘强化、每一层安全设计、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按钮,都会成为你觉得值的理由。这么一看,到底谁更值?你心里真的没点数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