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新手上路心虚怎么办”这种文章,我都觉得特别魔幻。感觉就像是在教一个刚出新手村的法师,如何用搓火球的技巧去单挑地狱级大菠萝。
不装了,摊牌了,所谓“车感”,根本不是什么你和车的默契,也不是什么人车合一的境界。那都是驾校教练为了让你多买几包烟编出来的玄学。真正的车感,是一种现代都市丛林里的“杀气感知”。是你隔着三个车位,就能判断出旁边那辆网约车下一秒会不会鬼探头;是你听声音就知道后面那辆电瓶车是不是个“不要命”的王者。这玩意儿不是技术,是生存本能,是在马路这个大型黑暗森林里,活下去的唯一法则。
所以,那些教你看什么引擎盖、雨刮器节点的技巧,本质上就是在给你画符。你以为你是在对线,其实是在修仙。你把车开到空地上,扔个矿泉水瓶子在地上,然后反复碾压。搞什么?修炼车轮定位之术?记住引擎盖上某个点和线的重合?你这是在开天眼。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给自己安装一个物理外挂。讲真,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这玩意儿有用,但用处不大。因为真正的马路,不是驾校考场,它不讲道理,它只讲武德和意外。你那个参照点,对付静态的线和瓶子,666,但你对付不了一个突然冲出来的外卖小哥。
还有那个后视镜看车距,更是典中典。什么后车占满镜子就是3-5米,占一半就是7-9米。这是在干嘛?量化因果律?马路上的每一辆车都是一个独立的薛定谔的猫,它的下一个动作永远在“加塞”和“不加塞”的叠加态之间横跳。你看后视镜觉得距离妥妥的,一脚油门刚想并线,旁边车道的哥们可能就悟了,他突然觉得人生不能如此平淡,需要来一点刺激,于是他一把方向盘也切了过来。就问你怕不怕?这时候你脑子里的距离公式,P用没有,唯一能救你的,就是你多年媳妇熬成婆练出来的肌肉记忆,一脚刹车踩下去,心里骂一句“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老大爷,车技就很好,虽然人品不咋地。
至于那个“外-内-外”的弯道走线法,我每次看到都想笑。哥们,你开的是买菜车,不是藤原拓海的AE86。你是在城市环路和地下车库里蠕动,不是在秋名山逮虾户。还“慢进中油快出”,说得头头是道,好像每个人都是雷电法王转世。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你进弯前看到前面有个老头乐,你只能一脚刹车踩死,心中祈祷它不要突然横过来。还想着切内线APEX点?你最好的过弯方式,就是把速度降到跟乌龟一样,随时准备让速不让道。记住,马路上,怂,就是你最强的金钟罩铁布衫。安全第一,帅,值几个钱?
然后就是现在车企最爱吹的360全景影像。这玩意儿,我愿称之为“新手心态麻醉剂”。它让你产生一种自己是开了上帝视角的错觉,你盯着那块小小的、充满畸变的屏幕,感觉自己掌控了全局,仿佛自己是坐在驾驶舱里的高达机师。坏了菜了,你忘了最关键的一点,真正的自动驾驶之神,永远是马路上那些不讲道理的老头乐。你的360再牛,能看到从视觉死角里突然躺下的“碰瓷仙人”吗?你的雷达再广,有大爷躺得快吗?只要他躺的姿势标准,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那块屏幕,就是个压缩毛巾,看着挺大,真用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你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源于你自己的脖子,多扭头,多看那两个叫“玄光镜”的玩意儿,那上面显示的不是影像,是你的命数。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
所以新手上路到底怎么办?我的建议非常反常识。第一,心态上要掀桌子。你必须默认马路上除了你之外,其他人都是疯子,都是活够了的“道诡异仙”。他们随时可能做出任何反物理、反人类的骚操作。你不是在开车,你是在玩一场大型的真人吃鸡,别人滴你,不是催你,是想把你原地火化。
第二,把所有辅助驾驶功能都当成一种付费的嘲讽。它们存在的意义,不是帮你开车,而是让你在撞上之后,可以跟保险公司说“这锅我背,但不是我一个人的锅”。相信科技,不如相信你踩刹车的脚。妈的,最烦那种加塞还冲你按喇叭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别怕,也别装。实习标必须贴,而且要贴最显眼的。这不是丢人,这是给自己套一个“无敌”Buff。别人一看,哦,实习的,心态马上就平和了。你慢点,他让你;你熄火了,他甚至可能下来帮你推车。这就是人性。但归根结底,这一切理论都是虚的,你开得怎么样,一半靠技术,另一半纯看命。所以,上路前,最好还是拜一拜。这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爱,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能活,就是能活。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