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辆紫色涂装的日产GT-R R35缓缓驶下日本栃木工厂的生产线,结束了它十八年的传奇旅程。这一镜头,对于汽车圈里的老炮儿来说,不只是“下线”那么简单。十八年前,这台被称为“东瀛战神”的性能车还在赛道上大杀四方,如今却成了环保政策和市场转型下的“刀下鱼”。
要说日产GT-R的历史,那真是藏满了长辈们的回忆。最早的GT-R在1969年就登场了,那会儿日本汽车工业还极速追赶欧美,但GT-R一出场,直接包揽日本国内赛事五十连胜。后来R32、R34相继问世,这些名字在游戏厅打过赛车的都很熟。电影《速度与激情》更是让R34成了无数少年心头的“白月光”。2007年,R35上场,直接在纽北赛道刷下让欧洲同行脸红的成绩。GT-R一直都是日产的“精神标杆”,更是一种追求极致性能的信仰。
但这些辉煌成就,终究敌不过现实。现在的汽车圈子已经变了天。每年家用车动辄几十万辆的销量,而R35十八年才卖了不到五万台。更要命的是,排放法规一条比一条苛刻,安全标准不是动动手脚就能升级。日产高层也不是没掂量过为GT-R升级做大手笔改造,但一看账本就明了:在现如今新能源赛道血战正酣的时代,这么烧钱的“小众产品”,就是情怀再足也烧不起了。
其实这也反映出日产自身日子不太好过。最新财报一摊开,净亏损就画了根大红线,超过千亿日元。连续四个季度亏损不说,全球销量往下一砸,还直接跌出了世界销量前十。公司领导层砍人、关厂、精简产品,几把大刀动作接连上演,像GT-R这种占用大量分散资源的车型,首当其冲被“请”下舞台。
而这边日产还在算账过苦日子,那边中国车企的日子倒是红红火火,新能源车跑得比兔子还快。数据一出来就不怕人对比:上半年中国车市产销量首次突破一千五百万辆,新能源就吃下了近一半。比亚迪一个月能卖将近四十万,放眼全球都是“卷王选手”。吉利、长安、奇瑞这些老牌厂也越干越稳,系统能力早就不是合资品牌能随便鄙视的对象。零跑、小鹏等新势力更是按年一倍一倍往上蹿。合资品牌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从五年前的六成打了个对折,现在只剩三成了,掉速比坡道上溜车还快。
为了抢饭碗,连丰田都罕见地主推独立的新能源展台。日产、大众这些老外企更别说了,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的新车型很多都让本地团队来主导研发,大众的新一代纯电家族成绩不算差,但还得防着比亚迪、吉利的“国产包抄”。
中国车企也不光是窝里横。上半年就往海外送出了三百七十万辆车,出口总金额直接突破了六百亿美元。奇瑞坚守着出口冠军头把交椅,比亚迪则脚踩油门加速追赶。这些年不只是数量,红利最大还在于研发投入。国内十八家主流上市车企,合计把九百多亿元投进了研发,相比五年前,增长幅度快赶上一窝斗鸡下蛋了。比亚迪一家人搞出了三百亿的投入,光研究新一代混动系统和动力电池,吉利也有七十多亿拿去搞平台升级和智能座舱。这几年,整个行业就像打擂台,只要没“核心技术”这块铁饭碗,随时可能被拍在沙滩上。
分化进一步加深。头部车企能赚钱,但毛利率也在下滑,打价格战打得比拳击赛还狠。一不小心,就有传统车企净利润暴跌九成。有些营收高了但还是亏得“一屁股债”。头部三家车企的利润拼起来,勉强赶上一家动力电池巨头。这说明今后谁在产业链上游厉害,谁就手握话语权。
说回日产GT-R的落幕,表面上只是一个符号。十八年,卖了四万八千辆,曾经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座驾,“东瀛战神”三个字在赛道边能让观众高呼、对手倒吸凉气。现在退场了,“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只不过这次不得不服老。日产CEO对外说“这不是永别”,但大家都明白,真让GT-R复活,也多半是在电机的“嗡嗡声”里龇牙咧嘴,油门到底再也蹦不出那原始的咆哮了。
车迷要的,是发动机的怒吼,是极限的驾控感,是那份机械带出来的“原汁原味”。但现在政策、市场、财政三座大山一压,GT-R能留下的也就只有情怀。老一代人感慨“再无战神”,新一代人打开手机,看着比亚迪、理想各种智能化新车,上高速自己跑、上城市能避障、下地库自己刹车,人人都是“马路小诸葛”。
现在汽车行业变脸比翻书还快。没有持续的高投入、没有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很容易就和时代脱节。就像这次GT-R落幕,不只是日产的烦恼。想想丰田、日产、通用、本田这些老牌国际巨头,其实都面临同样的考题。新能源转型,就像大浪淘沙,谁跟不上节奏,谁就得退出舞台。情怀不是不要,但在市场和技术面前,再多感叹都留不住前浪。
中国自主品牌现在有了话语权,不光造得多,还能造得好。从燃油车到混动、插电再到纯电,技术路线铺得比长江还宽。出口欧洲、拉美、东南亚,全球市场上中国品牌的身影接连出现。国产车从昔日的“低价、低质”刻板印象里爬了出来,有操作系统、有智驾辅助,连外国媒体都学会了用中文首发评测。
当然,新能源这条赛道上卷,是好事也是压力。比亚迪、吉利拉来一波又一波新车型,小鹏、理想天天“软硬结合”,蔚来为了保住高端地位各种“打折换购”。价格战就是比谁撑得久,利润率越来越薄,到最后拼的是谁能熬住,谁能最后吃上一口肉。即使头部企业也不能松口气,今年上半年,就有七家主流品牌亏损超过两百亿。车圈的水,一眼望不到底。
新能源之外,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动力电池“三驾马车”也是兵家必争。这才几年,头部电池供应商的净利润直逼传统整车巨头,说明以后谁控制电池、谁就拿到钥匙。
看回日产GT-R的谢幕,其实不是结束,而是这个时代牌桌换人的缩影。内燃机的激情还剩下回忆,电驱动车的“嗡”声要成为新赛道上的军号。市场每年刷出一轮新变化,今天的“战神”明天可能就成了“老人斑”。但不变的是,每个品牌都想留下自己的脚印,无论是油门到底的轰鸣,还是电流流动的平稳。
一句话,如今汽车圈子里,“后浪推前浪”,留给“战神”的,只剩下余音。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