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又“杀疯”了?

啊绵刷到蔚来单周交付破万的消息,第一反应是有点不敢信,毕竟年初还看到不少唱衰的声音,说它深陷亏损、多品牌战略水土不服。直到多方数据交叉印证,才确认这波爆发不是昙花一现,网传10月第三周交付10600台,其中蔚来品牌超4000台、乐道超5000台、萤火虫超1500台,这样的成绩放在新能源市场内卷最狠的当下,确实够亮眼。

蔚来,又“杀疯”了?-有驾

说实话,啊绵之前也觉得蔚来有点"轴",在增程、插混车型大行其道的时候,非要死磕纯电路线,还砸重金建换电站,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是"烧钱不讨好"。但现在回头看,这份坚持反而成了它的核心底气。截至2025年10月,蔚来换电站已经超过3500座,高速网络覆盖550个城市,甚至打通了川藏、滇藏环线,连珠峰大本营都有站点。这种投入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却实实在在解决了纯电车主的续航焦虑,懂的都懂,当补能比加油还方便的时候,纯电的优势就彻底释放了。

蔚来,又“杀疯”了?-有驾

更有意思的是蔚来的多品牌布局,这事要是换别的车企来做,大概率会陷入"高端品牌拉胯、低端品牌掉价"的困境,但蔚来好像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它不是简单把车分个高中低档,而是让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核心场景。蔚来主品牌盯着高端家庭和商务市场,全新ES8凭着240L超大前备箱、三排舒适座椅,硬是从奔驰GLE、宝马X5手里抢了不少份额,订单都排到2026年了;乐道瞄准最庞大的主流家庭市场,L90起售价26.58万,叠加BaaS方案后低至17.98万,把蔚来的换电技术、轻量化平台都用了上,却卖着亲民价,上市86天交付破3万台,这就是精准切中了"想要大空间又看重性价比"的用户心理;萤火虫则主打年轻代步市场,7.98万起的价格,却用了2000MPa热成型钢,安全口碑拉满,在高线城市卖得比MINI电动版还好。

蔚来,又“杀疯”了?-有驾

这里必须说句公道话,蔚来的技术下沉不是"减配降价",而是真的把积累的核心技术普及了。就拿乐道L90来说,84%高强钢车身加一体压铸技术,比同级车轻200-300公斤,百公里能耗才14.5度电,守卫模式一天耗电不到1度,这要是放在几年前,都是高端车才有的配置。还有换电技术,三个品牌都能共用,不管买的是10万级的萤火虫还是80万级的蔚来旗舰,都能享受3-5分钟补能的便利,这种技术平权在行业里真不多见

蔚来,又“杀疯”了?-有驾

很多人只看到蔚来销量暴涨,却没注意到它背后的组织变革。今年推行的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简单说就是让每个业务单元自负盈亏,打破"大锅饭"。以前车企研发、生产、销售各管一摊,现在每个环节都要算成本账,比如把中控扶手箱从7种减到1种,直接降本50%,采购成本整体降了8%。这种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改变很明显,二季度财报显示,剔除组织优化费用,运营亏损环比改善超过30%,研发费用没涨,却造出了L90、全新ES8两个爆款,这才是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当然,蔚来也不是没有隐忧。累计亏损超过970亿元,单车毛利率13.1%,远低于特斯拉的25%,换电站一座年均亏损50万,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问题。还有服务缩水的质疑,部分老车主反映牛屋服务不如以前,换电排队时间变长,这也是销量暴增后必须应对的挑战。但啊绵觉得,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成长的烦恼",比起那些连销量都做不起来的车企,蔚来至少找到了破局的方向。

四季度盈利的目标,李斌说得很坚定,现在来看可能性确实很大。乐道L90和全新ES8都是高毛利车型,目标毛利率20%,随着销量提升,固定成本被快速摊薄,加上营销、研发费用管控严格,盈利似乎触手可及。但啊绵觉得,盈利对蔚来的意义不止是财务报表转正,更重要的是验证了"纯电+换电+多品牌"模式的可行性,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新范本:新能源汽车竞争到最后,拼的不是短期降价,而是长期的技术积累、体系能力和用户生态。

再往大了看,蔚来的爆发其实是我国纯电汽车产业成熟的一个缩影。以前大家觉得纯电不如增程、插混实用,现在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补能网络完善,纯电车型销量增速已经远超混动车型,1-8月纯电乘用车销量增速约30%,9月纯电车型销量83.5万辆,同比增长32%,而增程车型同比下降14%。这说明市场拐点真的来了,而蔚来因为提前布局,刚好踩中了这波趋势。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蔚来的换电网络正在成为行业基础设施。五代站明年初就要建设,届时能兼容第三方品牌,加上工信部多次发文支持换电,未来换电、家充、超充"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会形成。如果蔚来能把换电网络开放给更多车企,不仅能分摊成本,还能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这种生态化的布局,比单纯卖车更有想象空间

啊绵一直觉得,造车是个慢生意,没有十年八年的技术积累和体系建设,很难在行业里站稳脚跟。蔚来造车十一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申请专利近10000项,这种坚持在浮躁的市场里很难得。现在的销量爆发,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投入后的厚积薄发。当然,蔚来未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多品牌之间的资源分配,如何让换电站实现盈利,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持服务品质。但比起年初的低谷,现在的蔚来已经走出了最艰难的阶段。网友开玩笑说"蔚来从周销千辆到万,只用了252天",但这背后是十一年的坚守和沉淀。

说到底,蔚来的"杀疯了",杀的不是价格战,而是技术战、体系战、生态战。它证明了我国车企不仅能造性价比高的车,也能打造高端品牌、建立核心技术壁垒。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