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理想新款中大型纯电车型正在搅动25万级纯电市场,产能定在4.5万-5万台并已突破2万台

9月26日上市的理想i6,已经在25万级纯电市场掀起波澜。官方给出保守产能4.5万到5万台,9月大定就突破2万台。站在展车旁,我抬手摸着方向盘边缘,指尖敲着冷光的塑料,空调吹出的风像薄薄的幕布擦过脸颊。

同事阿涛拍着车门说:这车真大,坐进去像在客厅。

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理想新款中大型纯电车型正在搅动25万级纯电市场,产能定在4.5万-5万台并已突破2万台-有驾

销售顾问低声说:要快点下定,后续产能可能跟不上。

4.5万-5万台(估算),9月现车约2万台(体感),10月产能1.3万台(样本少),12月约2.5万台(不确定)。排产像拉紧的弹簧,涨一点就先往外蹦。

同价位的同类车里,理想i6和小鹏G6的实操差别最明显的是座椅和路感。i6的后排空间更宽,坐姿放平后腿部伸展开来;G6的座椅更包裹,车身把你抱得紧一些。换句话说,家里两位大人同坐不挤,但日常通勤的路感就会从稳转成有点儿韧性。

供应链和研发就像日常买菜:要的是稳定的货架、准时的货到,缺件就像买东西遇到断货。你以为的就差一个螺丝?往往是多道小件叠起来影响整台车的节奏。

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理想新款中大型纯电车型正在搅动25万级纯电市场,产能定在4.5万-5万台并已突破2万台-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页手写的成本表,边角被胶带压出一个薄薄的痕。上面还有一个小标签,写着90天达产的便签。

前文说产能已锁定,其实有点大。收回来两句:排产更多依赖原材料到位和供应商配套,实际数据随时会变。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能不能快速认定,还是看这几周的出货节奏和天气因素。

你会不会因为担心断货而提前下定?

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理想新款中大型纯电车型正在搅动25万级纯电市场,产能定在4.5万-5万台并已突破2万台-有驾

如果你已经在等两年的新车,愿不愿意挪一挪时间窗再看几轮?

你觉得供应链里最容易被忽略的点到底是什么?

小情绪1:我真想把时间拉长来听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声音,但新闻的脚步总赶不上。

小情绪2:有时候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热闹带跑,忘了去追问到底怎么打磨的细节。

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理想新款中大型纯电车型正在搅动25万级纯电市场,产能定在4.5万-5万台并已突破2万台-有驾

一个不太靠谱的猜测(不确定):工厂排产也许在某些天段给已有渠道的经销商留出更大比例的现车量,看看市场反馈再决定下一步分配。你说呢?

临场小计算:若百公里电耗0.16千瓦时/公里,电价0.7元/千瓦时,按100公里算大约11元电费。单月5000公里,大概560元左右的电费。这个数字只当抄近路的参考,实际还要加上折旧、保养等。

销售顾问对我说:天气好,产能就会走在前面。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怎么说才不被误解呢?

2025年9月26日上市的理想新款中大型纯电车型正在搅动25万级纯电市场,产能定在4.5万-5万台并已突破2万台-有驾

这台车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在跑一个公开的自我挑战:产能、需求、口碑、供应端的微小波动,都会在下一次试乘时被放大。你们眼里,理想在这波热潮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是稳住升温点,还是给后来者让路的先行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