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国产SUV在999级陡峭石阶上失控下滑,撞碎护栏的瞬间,不仅撕开了山体的一道缺口,也撕开了公众对商业边界的信任。
2025年11月12日,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天梯”路段进行极限攀爬测试时,因安全绳固定点脱落,车辆动力受阻后失控,撞毁部分石质护栏。所幸无人伤亡,生态未受明显破坏。次日,奇瑞致歉,承认风险预判不足;景区回应称已报备,但未获省级林业部门正式审批。一场本为展示性能的营销,最终演变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集体质问。
这起事故表面是技术疏漏,深层却是商业逻辑与公共价值的冲突。车企追求“百米爬坡”数据的极致表现,选择在游客必经的天梯上测试,本质是将公共空间当作流量筹码。即便有隔离措施,封闭通道、改变通行路径,已实质影响游客权利。用一次免费电梯补偿体验损失,如同以金钱衡量尊严,轻慢而无效。
更值得警惕的是合规缺口。天门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任何可能影响生态的活动依法须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批。景区仅称“报备”,却无“批复”,程序正当性存疑。若非事故暴露,此类灰色操作是否会成为常态?当企业与景区形成“合作默契”,监管防线便容易被悄然突破。
公众愤怒不在一根卸扣,而在系统性轻视。此前9月测试因天气中止,说明风险早已显现。再试一次,本应加倍谨慎,却仍以“意外”收场。这暴露的不是运气差,而是对自然地形、公共设施、法规程序的集体傲慢。营销可以创新,但不能以公共安全为赌注。
商业挑战不应触碰自然与公众的底线。企业当知,真正的品牌高度,不在于征服多少坡度,而在于尊重多少边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