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奔驰的汽车越来越智能,但它们到底有多“聪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最新推出的“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给了我们一把尺子,能量出每个智能驾驶系统的真实水平。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推出了国内首个“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首次对智能驾驶能力进行科学分级。这套体系不像市面上常见的那些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行业提供了从基础合规到技术前沿的全维度评估参考。
这背后是百余款车型的测评数据支撑,目前已有超百款主流车型通过测试,整体水平较三年前提升显著。这意味着,咱们中国的智能驾驶技术正在默默进步,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分标准”。
三层金字塔,衡量智能驾驶的真实水平
这个分级体系把智能驾驶能力分成三个层级,形成了一个清晰的金字塔结构。最底层是“安全基线”,相当于智能驾驶的及格线,主要看车辆是否符合国内外法规标准,确保基础功能合规可靠。
中间层叫“综合优选”,这一层就开始关注智能驾驶系统是否“好用”了。通过封闭场地和开放道路双重测试,模拟消费者日常用车场景,从多个维度筛选出优质产品。
金字塔的顶端是“极智拔尖”,这一层专门考验智能驾驶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比如针对复杂临界场景开展极限工况测试,量化系统拟人化决策能力。
解决选择困难,让消费者买车不再迷茫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被车企的智能驾驶宣传搞得眼花缭乱,但真正开起来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这套分级体系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选车难”的痛点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李朝斌表示,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发智能驾驶产品,同时又能解决消费者‘选车难’的痛点问题”。
换句话说,以后我们买带有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可能就会看到明显的等级标识,就像现在看汽车能耗等级一样直观。不必再听销售人员夸夸其谈,看一眼等级就知道这车的智能驾驶水平如何。
不只是测评,更是技术发展的路线图
这个分级体系不仅仅是个测评工具,它实际上也为行业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智能驾驶技术从“可用”到“好用”再到“极智”,有了清晰的进阶路径。
与此同时发布的两项技术路线图——智能驾舱测试技术路线图和智能安全测试技术路线图,系统规划了2026年至2030年的技术发展路径。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吴超透露,他们在行业内首创了“六维安全”模型(据中汽研发布会 PPT),建立了环境干扰、交通干扰、人机交互三大风险矩阵,并开发了覆盖34类场景的全面测试图谱。
技术进步显著,平均得分三年提升20%
你可能想不到,国内的智能驾驶技术进步有多快。数据显示,参与测评的车型三年跑下来,受测车型平均分从 74 涨到 89,按百分制算正好抬升两成。这意味着,短短三年时间,智能驾驶系统的能力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这种进步不是某一家企业的突飞猛进,而是整个行业的整体提升。目前已有100多款主流车型通过体系内相关测评,这些车型覆盖了市场上大部分主流品牌。
这套测评体系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携手行业内14家单位联合研究共建,目前已在国内多家车企的产品开发中得到应用。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个理论框架,已经在实实在在地指导产品开发了。
告别虚无宣传,智能驾驶进入量化时代
在智能驾驶发展初期,各家车企的宣传语让人眼花缭乱:“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智能驾驶”等各种名词层出不穷,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这套金字塔分级体系的出现,有望终结这种混乱状态。智能驾驶能力终于有了科学的分级框架和统一的测评标准。从此,智能驾驶进入了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估的新阶段。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以后选择智能汽车时,不再需要听懂那些晦涩的技术术语,只需看懂分级结果就能做出明智选择。就像买空调看能效等级一样简单明了。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款主流车型通过了这套体系的测评。
当我们下次再看到智能汽车的宣传时,心里就有了一把尺子。科技的本质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安全。这套金字塔分级体系,正是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见智能驾驶真实一面的重要工具。
来源: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发布智能驾驶分级测评体系(2025-09-06)
智能驾驶测评体系推出 对智能驾驶能力进行科学分级(2025-09-06)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