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事儿是真热闹。一边是小鹏汽车出了全新P7,一边是董事长何小鹏自己也买了一台,还得劳烦了总裁王凤英亲自交车。这事儿有啥看头?我琢磨着,咱就聊聊。
你说现在买车是个多大的事儿?尤其在新能源车圈,谁手里没辆带电的“宝贝”,跟没手机、没WiFi似的,显得落伍。可何小鹏买的这台,还特地强调了一句:没有鹏翼门的鹏翼版。这不是拗口么?解释一下,意思很简单,就是外观看着跟普通车门似的,没有那种“机械翅膀”装X造型。你猜为什么?何小鹏说要低调,想当普通人。可问题来了,老板亲自现身,王凤英亲自交车,这事儿还能低调吗?你越想不让别人注意,大家心越齐刷刷看你。
我倒觉得,这么做背后其实挺有深意。现在新能源车圈,大家都在卷“黑科技”、比配置、拼外观,动不动给车装个“鹏翼门”“鸥翼门”,打开仿佛要飞起来,但真有几个用得上的?何小鹏亲自选了个普通门的P7,其实变相给普通消费者打了个样:“我何老板也不张扬,就看中车本身。”你要说这是营销,也是。可也是用心良苦。咱们作为普通人,买车真得整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吗?实用才是王道,这大白话谁都懂。
再看全新小鹏P7的参数。说实话,搁几年前,你告诉我21.98万起、三秒多破百、一堆智能配置、50万豪车都追不上的赛道成绩——我肯定不信。现在,国产新能源车就是这么卷出来的。三驱动力、六种颜色,长续航、快充、智能化、又能赛道飙车,你要啥有啥,还便宜一大截。你不得不佩服中国车企这几年真是玩出了门道。你仔细想想,其实这几年咱们对车的要求变了。
以前买合资讲面子,买国产求便宜,现在都要求:“你别再抠搜灯了,别再糊弄动力了,里外都要精致,安全一定要扎实,科技一定要领先,还得便宜!”制造业被逼成艺术家,软件公司玩成了硬件大神。新能源那帮人,白天996,晚上看赛道,周末写代码,活生生腌出来一个新物种。
毛病也不是没有。当年马斯克带火了特斯拉,很多国产车第一步就是扒一遍,后来又开始所谓“创新”:这边一台P7赛道成绩干掉了自己同价位的竞品,还顺手踩了下小米SU7 Max。你说咱跟小米SU7 Max过不去呢还是怎么的?无非就是拿成绩说话,心里都明白,车圈现在拼的就是谁的噱头大、参数靓、榜单高——可最后还得用脚投票:买单的用户才有发言权。
但不说别的,全新小鹏P7上市7分钟就定单过万,这速度比谁都快。卖得火其实挺好理解:新能源车现在是全民参与的时代。你别看这玩意二十万块往上,很多年轻人其实更愿意把钱花在智能化和体验感上。没房可以考虑租,但智能电车必须到位——这是新一代消费者的特点。
再说说续航问题,过去咱们一听电动车就头痛,担心路上“抛锚”。新能源厂商知道你老百姓心里最怕啥,就下死力啃“充电焦虑”。这一回合小鹏放话了:全系标配5C超充AI电池,10分钟能补525公里电,比出门抽支烟都快。这事儿搁过去想都不敢想。曾经大家都是谁能做到600公里续航就是王者,现在都奔着800公里去了,还得再加快充速度。这既是技术实力,也是整个市场竞争把企业逼到极致的结果。
其实我更关心的是,新能源车火爆的背后,真的把安全、服务、体验琢磨明白了吗?现在各种宣传吹得天花乱坠,但真到服务、售后、夏天冬天实用性这些细节上,依然考验着每个车主的耐心。更何况,新能源行业还没经历太大的周期洗牌,价格战随时开打。新能源车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三年五年以后,大家要比的还是质量、服务乃至品牌的长期实力。不管是小鹏、蔚来、还是理想,谁稳坐得住,谁能扛得住大浪淘沙,才是真本事。
回头来看,董事长出来买自家产品,说严重点儿,既是为自己站台,更是对外的一种信号。大家都懂,老板自己都不用自己家的东西,你叫下面员工、用户信什么?像啥事儿?有点像快餐连锁店老板天天琢磨自己菜品怎么提升、自己每天吃员工饭——你不能天天自己捞外卖啊。何小鹏买P7,除了带货,也是给下面人信心:我们做的东西,自己都用得起,用得上,大家也可以放心去试。
再说说王凤英亲自交车这环节。其实一点都不轻松,这位老总可也是踏了不少年汽车圈的“雷区”才有今天的地位。女强人,曾带领另一家公司冲刺销量,如今加盟小鹏,说白了是把自己曾经的战术和人脉带了进来,把年轻的新能源品牌往更现代、更成熟的玩法拱。亲自交车看似是仪式,实际上试图表达一种靠得住的企业氛围:咱不是冷冰冰的流水线出货,用户就是朋友,领导愿意为你站台。你要说这是不是营销?肯定有。可有多少公司连门面活儿都懒得做,光想着低头抠成本?用户买买买反正都能买到手,谁管三年五载以后的事?人家能邀王凤英给你送车,不管背后有多少镜头,也算给市场带来点不一样的气息。
说到底,每个行业都绕不开一个问题:用户的关注,到底是因为你做得好,还是你炒得热?单靠数据热闹,撑不了太久,靠产品能打,才算踏实。新能源车也是一样。如果未来充斥着噱头和套路,用户潮水般流来,一转身就撤走了;但如果产品真给力,服务真具象,十年八年后你看还有多少老用户留在身边,那才是功劳。
最后再设想个问题,新能源车卷过头了会怎样?今天小鹏P7给身价上千万的明星与董事长交车,还要强调一点“低调”,明天会不会轮到谁谁一边说不装太多配置一边刷赛道纪录?你要真有点技术,但愿别忘记车子本来是让人用着安心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某种阶段性、潮流下的“秀场”。豪华的、智能的、快的、炫的,都不如一个“好用、耐用、省心”来得实在。
咱中国人买东西讲究实用,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过去咱愿意追外国品牌,现在真到了国产新能源集体逆袭的时刻。可能不能持续,还是得回到一个古老的问题:你真正理解了用户的心思了吗?老板说低调,用户是真不爱高调还是还是觉得你“炫技”太多?大家花的钱,真花在对的刀刃上了吗?你研究透这些,看透背后的道理,才有可能在这场大浪淘沙里不被淘汰。总之,车得买,心也得静。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谁实实在在用心做车,大家心里其实都明镜儿似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