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

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人都挺意外的。

咱们平时聊起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总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前两年那势头,可以说是相当猛,一直稳坐新势力销量榜的头把交椅。

可就在今年8月份,情况突然变了,理想的月销量竟然被蔚来和小鹏给超了过去。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在大家印象里,理想一直都是那个最会卖车、最懂中国家庭需求的公司,怎么突然之间就不那么“香”了呢?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曾经让同行们又嫉妒又佩服的理想,是不是遇到了真正的麻烦?

咱们先来看看理想汽车最近的家底怎么样。

你要说理想没钱,那可就真是说错了。

根据他们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公司账上躺着的现金超过了一千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都是响当当的,说明理想的家底非常厚实,完全不差钱。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而且,他们卖车的利润率也挺高,每卖一辆车,毛利率能达到19.4%,这说明理想在成本控制和定价方面做得很不错,生意本身是赚钱的。

但奇怪的地方就在这儿,明明公司不差钱,卖车也赚钱,可第二季度的总收入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变成了负数,少了38个亿。

这个“自由现金流”可能听着有点专业,说白了就是公司在刨除所有必要开销后,真正能自由支配的钱。

这个数字变成负的,就好像你家开的饭馆,虽然每道菜都赚钱,但算下来一个月,手里的活钱反而变少了,这肯定会让人心里犯嘀咕,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比财务数据更让人担心的,是理想自己对未来的预测。

本来,理想给今年定下的销量目标是70万辆,后来可能觉得有点悬,就悄悄降到了64万辆。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可即便如此,到7月份的时候,目标完成率还不到百分之四十。

这下理想干脆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把第三季度的销量预期大幅下调,预计只能卖9万到9.5万辆。

要知道,他们第二季度还卖了11.1万辆车呢,这么一算,销量要下降百分之十几,这在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市场里,可不是个好兆头。

市场的分析师们本来还乐观地预测理想三季度能卖将近14万辆,结果理想自己先给泼了一盆冷水。

这种做法,要么是理想觉得下半年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残酷,要么就是对自己接下来要推出的纯电动新车心里没底,不敢把话说得太满。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的“优等生”理想,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呢?

其实,这并不是某一个对手突然变强了,而是整个市场的风向和竞争规则都变了。

过去理想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一套非常聪明的打法。

那时候,大家都在比谁的电池技术好、谁的续航里程长,但李想却换了个思路,他发现很多中国家庭,特别是有了二胎、三胎的家庭,买车最看重的是空间大、坐着舒服,而且长途出行怕充电不方便。

于是,理想没有去硬碰硬地搞纯电动技术,而是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车里既有电池也有油箱,彻底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再加上车里的大屏幕、小冰箱、舒服的座椅,一套“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组合拳下来,精准地打动了那些家庭用户,创造了“奶爸车”这个爆款品类。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可以说,理想的成功,是靠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在别人没注意到的地方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但是,商场上没有永远的秘密武器。

理想的这套成功方法,很快就被所有同行学了去。

你看现在,市场上主打家庭舒适、用增程技术的车越来越多了。

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品牌,就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问界M9在高端市场上的表现非常强势,甚至在今年7月,光是M9这一款车的销量,就超过了理想L9、L8、L7三款车的总和,这简直是把竞争的压力直接顶到了理想的脑门上。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而在中低端市场,像零跑汽车这样的品牌,也学着理想的路子,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类似的配置,被称为“半价理想”,也抢走了不少客户。

更麻烦的是,理想自己的产品线也出现了问题。

从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理想卖得最好的车,是价格相对便宜的L6,这款车几乎占了总销量的一半。

而过去为理想贡献高额利润、树立高端形象的L8和L9,销量却在大幅下滑,L8的销量甚至同比下降了超过一半。

这意味着,买理想汽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车型,这对一个想要保持高端品牌形象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李想自己也承认,现在他们出一个新点子,竞争对手很快就能拿出两个来应对,创新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了。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老路子走不通,就必须开辟新战场。

理想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了纯电动汽车市场。

这也是没办法的选择,因为从整个市场来看,纯电动车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增程车,这才是未来的大方向。

但问题是,纯电动车这个市场,竞争比增程车市场要激烈得多。

这里面,有特斯拉这样的全球霸主,有蔚来、小鹏这些老对手,更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新玩家——小米。

理想销量落后蔚来小鹏,李想再发力,能否逆袭?-有驾

小米汽车的用户群体,和理想的目标客户有很高的重合度,而且小米在品牌营销、粉丝运营和智能生态方面的能力,是传统车企难以比拟的。

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李想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把公司的未来,押注在人工智能(AI)上。

他现在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AI技术的研发上,理想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造一辆舒服的车,而是要打造一个真正智能的“AI司机”。

他们投入巨资,招募了上千名AI工程师,研发了一套叫做VLA的大模型系统。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想让汽车的电脑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类司机一样,通过摄像头“看懂”复杂的路况,并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和操作。

理想对这个技术寄予厚望,甚至说它将像当年的苹果iPhone 4重新定义手机一样,重新定义自动驾驶。

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如果成功了,理想就能建立起别人难以模仿的技术壁垒,从一个擅长产品定义的“家具厂”,真正转型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但如果这个AI司机在实际体验上没有达到宣传的那么神奇,或者很快被竞争对手追上,那么在当前这个“一慢就掉队”的市场里,留给理想的时间和机会,可能就真的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