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匈牙利布达佩斯,随着红绸缓缓落下,比亚迪欧洲总部正式揭幕。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更奏响了中欧新能源领域深度合作的强音。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中国广东省委副书记王伟中、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政商领袖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事件。
八年深耕,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
回溯至2016年,比亚迪在匈牙利科马罗姆投建电动大巴工厂,成为首个在欧盟国家设立乘用车工厂的中国车企。这一布局,不仅为匈牙利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如今,科马罗姆工厂已成为比亚迪辐射欧洲市场的电动大巴生产基地,产品覆盖20个欧洲国家,累计行驶里程超1.2亿公里,减少碳排放超15万吨。
从大巴工厂到欧洲总部,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布局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此次揭幕的欧洲总部,将承担销售、研发、认证三大核心职能,形成覆盖全欧洲的“研发-生产-服务”闭环。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透露:“总部研发中心已启动‘欧洲定制化开发计划’,针对欧洲道路工况、用户习惯优化车辆悬架、智能驾驶算法,首批本土化车型将于2026年一季度交付。”
技术赋能,打造欧洲新能源创新极
比亚迪欧洲总部的战略价值,更体现在其对欧洲新能源技术生态的赋能。总部内设的“智能驾驶联合实验室”,已与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聚焦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本土化适配。实验室首期项目“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匈牙利版”,通过高精度地图与AI算法,实现了复杂城市路况下的自动变道、红绿灯识别等功能,测试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
生态共建,中欧合作的新范式
比亚迪欧洲总部的设立,超越了传统企业“走出去”的模式,形成了“技术输出+产业共生”的新范式。在供应链层面,比亚迪已与匈牙利50余家本土企业建立合作,本地化采购率从2016年的30%提升至78%。例如,与匈牙利电池材料企业E-Group联合开发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较进口材料降低15%,性能提升10%。
在社会责任方面,比亚迪启动了“绿色城市伙伴计划”。该计划通过整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与充电网络,为欧洲城市提供“零碳出行解决方案”。在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比亚迪已建成首个“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站,年发电量达120万度,可满足300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展望未来,中欧携手共绘绿色图景
随着欧洲总部的运营,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布局进入新阶段。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在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8.2%,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在挪威、瑞典等国,比亚迪汉、唐等车型已跻身销量榜前十。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将此次合作称为“双赢的典范”:“比亚迪带来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匈牙利则提供了市场准入与产业基础,这种互补性正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委副书记王伟中亦指出:“这种合作超越了简单的贸易往来,形成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的全方位协同。”
当启动仪式的灯光照亮多瑙河畔,比亚迪在欧洲的征程翻开新篇章。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握手,不仅书写着中国新能源技术“走出去”的坚定步伐,更描绘着中欧携手应对气候挑战、共建绿色未来的共赢图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