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M7亮相!劳斯莱斯设计师操刀,又是奔尊界来的?
荣威M7 DMH来了,而且一来就甩出个“王炸”——它的设计,是劳斯莱斯前设计总监约瑟夫·卡班亲自操刀的首款量产车。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设计过布加迪威龙、第七代宝马3系和劳斯莱斯幻影的男人。这下可有意思了:一个主打20万以内市场的自主品牌B级轿车,突然披上了“劳斯莱斯基因”的外衣,它到底想干啥?是真要冲着尊界这类豪华行政轿车叫板,还是只是借大师之名讲个越级故事?今天我就带各位车友,一层层拆解这款新车背后的野心与算盘。
外观:一眼惊艳,细节藏玄机
第一眼看到荣威M7 DMH的照片,我脑子里就蹦出两个字:高级感。
尤其是那个直瀑式前格栅,几乎让人以为下一秒会从里面伸出一个欢庆女神立标。但这不是简单的“山寨”,而是提炼了劳斯莱斯那种垂直庄严的仪式感后,融入东方美学的一次再创作。上汽官方称之为“东韵西律”,说白了,就是用西方顶级豪华的语言,讲中国品牌的故事。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的灯光系统。“矢量光轨晶钻日行灯”+3D悬浮贯穿尾灯,听着复杂,其实很简单——它们用了和宝马“天使眼”一样的厚壁注塑工艺(Thick-Wall Injection Molding)。这工艺啥好处?光线更通透、更有层次,不像普通导光条那样发虚发散。晚上点亮时,质感直接拉满。
还有个细节特别戳人:迎宾光毯。这个功能以前只在奔驰S级、蔚来ET9、尊界这些旗舰车型上见过,现在居然下放到了预计20万以内的M7 DMH上。踩刹车开门那一刻,地面投射出带ROEWE LOGO的呼吸光语,仪式感瞬间到位。你说这是不是“情绪价值”拉满?但问题也来了:这种配置真的能长期稳定使用吗?后期维修成本会不会很高?这些,咱们得等实车体验才能知道。
内饰与空间:暂无图,但有逻辑推演
目前内饰图片尚未公布,但我可以根据已知信息做个合理推测。
首先,尺寸摆在那儿:4940mm车长,2820mm轴距,比凯美瑞(轴距2825mm)略短一点,但在同级别里也算B+水准了。这意味着后排腿部空间不会憋屈,家用或商务接待都够用。
其次,既然请来了卡班这种级别的设计师,他对座舱氛围的理解绝不会停留在“堆料”层面。参考他在宝马和劳斯莱斯的作品,我相信M7 DMH的内饰会走“少即是多”的路线——材质讲究、线条简洁、灯光柔和,强调静谧性和沉浸感。
不过我也提醒各位车友别太理想化。再好的设计,也得看落地品控。 上汽这几年在品控上进步明显,但相比一线豪华品牌仍有差距。真皮缝线是否均匀?异响控制如何?这些细节才是决定“豪华感”能否持久的关键。建议大家提车时多敲几下车门、开关几次手套箱,听听质感。
动力系统:技术升维,硬实力才是根本
外观可以请大师,但动力系统只能靠自己拼。
荣威M7 DMH搭载的是上汽第五代DMH超级混动系统,1.5L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82kW,峰值扭矩135N·m,最高热效率超43%——这个数据很关键。
热效率超过43%,什么概念?丰田凯美瑞双擎的发动机热效率是41%。别小看这2个百分点,意味着同样的油,M7能多跑一段路。尤其是在城市频繁启停的路况下,馈电油耗优势会更明显。
虽然具体油耗数字暂无相关数据,但从技术路径看,DMH系统采用了深度米勒循环、高压缩比、低摩擦设计等手段,目标就是省油又平顺。再加上纯电续航提升的信息,说明这套系统在“可油可电”的实用性上做了优化。
我关心的是:这套系统的NVH表现如何?低速用电安静没问题,但一旦发动机介入,会不会突兀?有没有那种“廉价感”的震动?这需要试驾才能验证。 希望上汽能在调校上下足功夫,别让好技术被粗糙的匹配拖了后腿。
智能化与安全:待揭晓,但方向明确
智能化方面,目前暂无关于智能座舱芯片、屏幕配置、语音交互能力的具体信息。辅助驾驶等级也未公布,是否支持L2级?有没有高速NOA?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确认。
但从上汽集团的整体布局来看,他们正在整合零束科技、智己的技术资源,未来M7 DMH大概率会搭载自研的智能系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汽今年还宣布与华为合作推出“尚界”品牌,下半年就会亮相。这意味着,上汽的智能化能力正在快速补课,M7 DMH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安全性方面,虽然没有公布气囊数量、车身钢材比例等硬指标,但考虑到其定位B级家轿,预计会标配6气囊+ESP+胎压监测等基础配置。至于更高阶的主被动安全技术,比如AEB自动刹车、盲区监测等,希望能在中高配车型上看到。
和谁比?怎么选?三款竞品横向掰头
我们不妨把M7 DMH放进市场里比一比。
第一位:比亚迪汉DM-i
优势:销量王者,技术成熟,终端服务网络广。
劣势:设计趋于同质化,豪华感营造不如新势力。
对比点:M7 DMH若真能把卡班的设计理念贯彻到底,在视觉高级感和行驶质感上打出差异化,就有机会从汉手里抢走一部分追求“与众不同”的用户。
第二位:凯美瑞双擎
优势:可靠性口碑极佳,保值率高,驾驶平顺。
劣势:内饰老旧,智能化落后,价格偏高。
对比点:M7 DMH尺寸接近,若售价落在18万左右,且油耗不输凯美瑞,那性价比就非常突出了。毕竟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享受接近豪华车的体验呢?
第三位:吉利星瑞L智擎
优势:动力强,配置高,底盘扎实。
劣势:品牌溢价有限,混动系统存在感不强。
对比点:两者都走“越级”路线,但M7背靠国际大师设计这张牌,在形象塑造上更具话题性。
所以你看,M7 DMH不是要正面硬刚谁,而是想用“设计+技术”双拳出击,在20万内打造一个“看起来不像这个价位”的产品。
背后的大棋:上汽的自救与野心
别忘了,荣威不只是在卖一辆车,它承载的是整个上汽自主品牌翻身的希望。
2024年上汽利润下滑、合资业务承压,自主品牌却同比增长21.9%,占比已达64%。这说明什么?上汽必须靠自己人打赢这场仗。
于是我们看到:请国际大师、整合研发资源、合并大乘用车板块、押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量产)、牵手华为……每一步都在提速。M7 DMH,正是这套组合拳中的“先锋官”。
它能不能成?我不敢打包票。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当一个企业愿意为设计投入真金白银,请来世界级人才,说明它开始重视用户的“情绪价值”了。 这本身就是进步。
写在最后:它真是“平民劳斯莱斯”吗?
当然不是。尺寸、用料、品牌积淀,决定了M7 DMH无法真正对标劳斯莱斯,甚至离尊界也有距离。但它传递出的态度值得点赞:哪怕预算有限,也要让用户感受到尊重与体面。
它像不像尊界?我觉得更像是“想成为尊界的那个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车友,如果你手握20万预算,你会选择一台设计出众、技术先进但品牌仍需成长的荣威M7 DMH,还是买一台稳妥但略显平淡的合资B级车?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也期待听到真实车主的声音。
顺便说一句,听说M7 DMH的试驾车9月底就能到店。到时候我争取第一时间安排试驾,带大家看看这位“劳斯莱斯弟子”的实际表现到底咋样。老铁们,咱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