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0公里二手车”风波:学姐带你扒开行业遮羞布
各位车友,最近极氪被曝光的“0公里二手车”事件,真是让我这个老汽车人气得蹦起来!花几十万买的新车秒变“三手货”,这操作简直是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今天学姐就带大家深扒这件事,顺便聊聊新能源市场的那些“潜规则”。
---
1. 事件核心:什么是“0公里二手车”?
简单说,就是车企或经销商为了冲销量,先把库存车过户给关联公司(比如金融公司、经销商),上好保险甚至挂牌,再以“新车”名义卖给消费者。
这些车里程表显示为0,但法律上已是二手车。
极氪的回应很有意思:声称这些是“展车”,因展示需要投保交强险,但未注册登记,所以仍是“新车”。
但车友们晒出的证据更硬核——有的车连过户记录都查得到,销售话术里还提到“建发帮厂家冲量”(建发是极氪合作方)。
这个车,有点意思,但绝不是褒义。
---
2. 行业乱象:为什么车企敢这么玩?
- 销量压力:新能源市场卷到飞起,主机厂为了财报数据,逼经销商“消化”库存,甚至设定不合理的KPI。
- 金融游戏:通过第三方公司过户,既能虚增销量,又能规避库存车折旧风险。
这车,有点东西——可惜是套路的东西。
- 维权成本高:消费者发现被坑后,往往面临举证难、诉讼周期长的问题,最后只能认栽。
学姐翻了下数据:厦门车管所爆料极氪单日过户200台,全是“左手倒右手”。
跌冒烟了的不是车价,而是行业诚信!
---
3. 消费者如何避坑?
1. 查“大绿本”:提车时务必检查机动车登记证书,确认是否为“首次注册”。
2. 验保险记录:通过保险公司查询交强险投保历史,警惕“已投保未上牌”车辆。
3. 盯合同条款:要求销售明确车辆性质(新车/展车/库存车),并写入合同。
4. 警惕“超低价”: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幅优惠的背后可能是产权猫腻。
广州车主李兴的案例就典型——销售自掏2000元补偿,明显是心虚。
劝退这种套路,比买车更重要!
---
4. 行业反思:虚假繁荣能走多远?
长城汽车魏建军早就炮轰过“0公里二手车”,但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核心问题在于:
- 主机厂是否默许?如果对经销商“刷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乱象只会蔓延。
- 监管如何跟进?商务部已开会研究,但光靠政策还不够,需行业自律。
极氪说“坚决反对”,可消费者更想看实际行动。
天塌了的不是销量,而是信任!
---
5. 学姐总结
新能源车本是趋势,但某些车企的“歪门邪道”正在透支市场信心。
车友们买车时务必擦亮眼,别被“限时优惠”冲昏头。
至于极氪,希望它真如声明所说“零容忍”,而不是装死到底。
最后抛个问题:如果你遇到“0公里二手车”,会选择维权还是认栽? 评论区聊聊,学姐随时在线!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