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坚持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遭质疑,安全更重要,续航需要放心

咱们普通人现在要是想买一辆新能源车,心里头最纠结的可能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这车到底能跑多远,别开到一半没电了撂在路上,那可就尴尬了;另一个就是这车安不安全,尤其是电池,毕竟是把一个大号的“充电宝”安在身下,万一出点什么事,后果不堪设想。

过去好几年,汽车厂家们好像都在想方设法解决第一个问题,拼了命地把续航里程往上堆,动不动就是七百、八百公里,好像数字越大,车就越高级。

但最近这两年,风向好像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跟能多跑几十公里比起来,每天能安安稳稳地开车、踏踏实实地停车,这份安心似乎更值钱。

比亚迪坚持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遭质疑,安全更重要,续航需要放心-有驾

这背后的变化,其实就是一场关于电池技术路线的悄然变革,主角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一开始,三元锂电池可以说是市场上的绝对明星。

它的名字听起来就挺有科技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量密度高。

说白了,就是在同样大小和重量下,它能储存的电量更多。

这就直接决定了装上这种电池的电动车,续航里程的数字会非常漂亮。

对于当时刚刚接触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续航里程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指标,谁跑得远谁就牛。

所以,不管是国外的老牌车企,还是国内新兴的造车势力,几乎都把宝押在了三元锂电池上。

发布会上一张张PPT展示着惊人的续航数据,让消费者觉得这才是未来,这才是高端电动车该有的样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坚持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就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比亚迪坚持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遭质疑,安全更重要,续航需要放心-有驾

很多人当时都看不懂,觉得比亚迪是不是技术上掉队了,跟不上时代了。

毕竟,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天生比三元锂要低一些,这意味着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它的续航表现会差一些。

因此,磷酸铁锂电池在很多人眼里,就被贴上了“廉价”、“低端”的标签。

比亚迪的高管李云飞,从很多年前就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他们从2010年就开始布局磷酸铁锂,并且未来的所有车型都将使用这种电池。

他还经常举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全中国上百万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天拉着成千上万的乘客在城市里跑,用的几乎全都是磷酸铁锂电池,这么多年下来,几乎没听说过有起火自燃的大规模事故。

这个事实虽然很有力,但在那个“唯续航论英雄”的年代,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家更关心的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忽略了安全这个最基础的底线。

然而,事情的转折点来得有些触目惊心。

从2023年前后开始,网络上关于一些高端电动车在静止停放或者充电时突然起火的新闻,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比亚迪坚持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遭质疑,安全更重要,续航需要放心-有驾

地下车库里烧得只剩骨架的车辆,让所有车主都捏了一把汗。

这些事件让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那些纸面上漂亮的续航数字,如果需要用安全风险来交换,那还值得吗?

就在大家对电动车安全产生普遍担忧的时候,比亚迪发布了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实验室视频,就是著名的“针刺实验”。

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直接,就是用一根钢针去刺穿电池,模拟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时最极端的情况。

实验结果的对比画面,让所有人过目不忘。

三元锂电池在被钢针刺穿的瞬间,就发生了剧烈的爆燃,火光冲天,温度急剧升高,场面非常吓人。

而另一边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同样被钢针刺穿后,表现得异常“冷静”,最多就是冒出一些白烟,表面温度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连个火星都没有。

这个视频虽然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拍摄的,但它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向普通大众普及了一个核心知识点:两种电池在热失控方面的稳定性,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这一下,舆论的风向彻底变了。

比亚迪坚持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遭质疑,安全更重要,续航需要放心-有驾

之前那些质疑比亚迪技术保守的声音,开始变成了对其“有远见”的赞叹。

原来,比亚迪的坚持,并非技术上的无能为力,而是在安全这条红线上的一种战略坚守。

当然,光有安全还不够,还得解决续航这个老问题。

如果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能力一直提不上去,也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

而这正是比亚迪这些年埋头苦干所攻克的难关。

他们推出的“刀片电池”技术,可以说是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一次革命性改造。

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电池包里一块块的电芯,做成了又长又薄像刀片一样的结构,然后直接把这些“刀片”插到电池包里。

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很多中间的模组结构,大大提升了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相当于在同一个“饭盒”里,能装下更多的“饭”了。

比亚迪坚持用磷酸铁锂,三元锂遭质疑,安全更重要,续航需要放心-有驾

这样一来,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续航里程自然也就上去了。

再加上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把电池和车身底盘融为一体,进一步优化了空间和重量,让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续航也能轻松做到六七百公里,完全不输给同级别的三元锂车型。

同时,针对北方用户担心的冬季续航衰减问题,比亚迪也开发了脉冲自加热等技术,有效缓解了低温下的电量损耗。

当技术上的短板被补齐后,市场的选择就变得水到渠成。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到了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占比已经第一次超过了三元锂电池,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以上。

这个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消费者的真实选择。

大家用自己的钱投了票,证明在安全和续航能够兼顾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份内心的踏实。

有些车企可能还不死心,为了让产品参数更好看,方便销售,或许还想在某些车型上偷偷换回三元锂电池。

但正如李云飞所说的那句“请慎重考虑”,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商业建议,更是一种对消费者生命安全负责的提醒。

电池安全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选项,它是所有性能、所有体验的基础。

为了账面上多出来的几十公里续航,去承担一个未知的风险,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这笔账其实很好算。

所以说,比亚迪当年的坚持,现在回头看,确实是走对了一条更稳妥、也更得人心的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