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排名第二的地铁系统”,听了让你觉得厉害轰轰吧!
印度的媒体又在嗨了,说他们的地铁线长度已飞过去美国,紧跟在中国屁股后面!
标题挺吸引眼球,说得粗犷但意思却很聪明。你真想戳开地图一瞧,哦豁,第二名拿得跟赶场似的,有点匆忙啊!
车开了,人却还没能搭上;招牌挂着,可钱还是在往外流。
连印度自家人都吐槽,修得飞快,上手后问题像盛饭一样多。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第二”背后,竟然藏着大半的技术和设备是咱中国制造的!
啊,这趟地铁赛跑看起来是在比里程,实际上比的是谁能把老百姓实打实地送上车,谁才能让现代化实际运转起来。
这事儿慢慢来,仔细瞧就明白了!
快得像兔子,声儿大得像雷,“世界第二”到底是靠啥呀?
印度的媒体又开始满嘴跑火车,嚷嚷着“我们的地铁要超越美国,紧跟中国,成了全球第二!”真是笑死人不偿命啊!
听着倒是让人觉得精神焕发,差点以为印度的地铁都赶上现代化了呢!
你真要是相信了,那就得往后瞅两眼。
2023年快结束时,《环球时报》引述某印报说:印度有超过15个城市在跑地铁,里程一共破850公里,已经超越美国的地铁总长了。
他们这话是拿“总距离”来做标准,还特意标出了“城市个数+公里数”这俩指标。
别被这张伪装的好成绩给忽悠了!
世界上最牛的城市轨道交通,早在2022年就已经被咱中国牢牢占据了!
去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地铁线路总长超过了一万公里,竟然占了全世界的一半!就光是上海这座城,就比整个美国的地铁还多!
印度那边儿呢?
850公里听着不错,但如果在地图上圈一圈,孟买、德里、加尔各答这些老地方也只勉强能连接成条主干道,大批新线路还在打地基或者开会讨论呢。
重点来了:这块“世界第二”的招牌,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大力支持!
2022年,中车在孟买地铁13号线的竞标中如愿以偿,签下的合同一共花了15.1亿人民币,得意攥着96列、576节列车的掌门权!
这就像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开场,真正的世界还在后头呢!
听说啦,中国的地铁火车装备可不是闹着玩的,连诺伊达、古尔冈、浦那这些地方的地铁系统也都在用哦!
简单来说,印度的地铁其实是挂着“中国助推器”在飞驰!
连印度的报纸都说了:“中国在搞城市轨道交通上很有一套,给我们印度拉起了大忙!”
一听到这话,我心里明白得很:要是想快点修地铁,光靠图纸可不行,各个环节都得看得过眼,比如系统设计、车子做、施工啥的,还有后期保养,哪个环节没点水平都不行啊!
问题来了——有了设备,老百姓真的敢上去试试吗?
乘客不乐意,站台再怎么修都没用!
别看那些数字亮闪闪的,地铁可不是摆在那儿让你欣赏的,得有群众上车才算是正常用啊!
《新华社》2024年的一篇调查报告,直言不讳地说:印度的地铁修得飞快,但实际用起来慢得像蜗牛。
根据数字来看,很多地方的地铁一开通,天天都像没人的干旱期,人流量少得可怜。
孟买地铁心里想着每天要接待100万乘客,结果呢,最后只能跟40万打成一片,真是个“大水漫灌”的场面!
车上人儿稀稀拉拉,瞧这生意可真是干得没劲儿!
咋个大伙儿不想挤坐啊?
听听旅客们都咋说的吧!
一位在德里上班的哥们儿说:“地铁到得挺准,可早高峰的时候站里比集市还热闹,安检慢得像蜗牛,进出像打仗,通道拥堵得跟蛇行似的,每天都在玩‘人海大战’!”
另一个孟买的朋友说:“这票价可真是贵得离谱,普通车厢连个空调都没有,有时候设备罢工,得站那儿乖乖等半小时!”
还有更大的麻烦来了!
2017年12月,德里的那条红色地铁线在试跑的时候竟然抱着墙亲了一口,搞得全国都乐开了花。
那辆火车刚到家不到三十天,就因为系统出毛病,咣当一声就撞上了车站的墙壁!
照片一亮出来,车前面钻墙里,玻璃也碎了,吓得本来打算来剪彩的印度总理莫迪立马不来了!
有人说,这玩意儿还嫩得像小白菜。
归根结底,就是这项目推进得像火箭一样快,系统调试还没搞明白,施工标准就跟小卖部的货架一样乱七八糟!
另有一个疑问藏在我们平时细琐事中。
有些印度的地铁站附近设施简直像是打了马赛克,公交车直接跟你玩失踪,停个车就像在下象棋,还搞得商圈乱得像小孩子的玩具,搞得“从家到地铁”那头和“出了地铁再到目的地”那段,真的是让人揪心得不行。
这就好比跟老百姓说:坐地铁其实没啥优势。
乘客觉得不好,就没多少人来啦!
那问题就大了,票卖不掉,那钱从哪儿蹦出来呀?
白花钱闹热,这“地铁经济”到底让谁来买单啊?
别看印度的地铁建得飞快,结果一掏钱,差点让我心脏病发!
2020年《环球时报》曝光的信息说,印度的地铁每天就在“血亏”9300万卢比,就像过年送红包一样,红字不断。
换算成大伙儿耳熟能详的人民币,差不多得八百万大洋!
这还只是个平均数,有些地方的新线路营运费回收连30%都摸不着,连一半都见不到影儿!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早在2003年,《北方网》就爆料说德里地铁没赚钱,财政像压着大山一样沉。
这二十年过去,市长换了一批又一批,那钱就像无底洞,一直在往下窜!
为啥这么倒霉,钱就像跑了的兔子一样不见了呢?
咱们翻翻资料,赫然发现:唉呀妈呀,客人来得稀稀拉拉,有些线路的乘客连设计目标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再者,买设备老是指望国外,修起来贵得很,还没用多久就得换;最后,管理一团糟,搞得运营简直慢得像蜗牛。
最让人捧腹的是,印度的地铁设计居然想当贵族,结果却没接上老百姓的地气。
就像孟买地铁头一段开张的时候,自个儿定了个“中产阶级专享路线”,票价比公交贵了两倍还多呢。
搞得中产都直摇头说“不划算”,最后地铁里嗨得很,可是坐的人反而越来越像无头苍蝇。
这直接给钱袋子带来了大麻烦!
各地政府真是没办法,非得增加税收,还得刮开其他地方的预算,拿公共资金来帮地铁填窟窿,结果就变成了“亏了再补,补了再亏”的怪圈子。
修地铁本来是为了让城里人生活方便,结果到了印度,反倒成了个让人看了心慌的账本!
一看这事儿,“世界第二大地铁网络”说得好听,可后面那笔账可真让人肉疼!
显而易见,中国不仅会造,还会好好运用;印度倒是造得挺快,可是用起来总感到别扭,赔的钱简直让人心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