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车的事儿近几年身边聊得越来越多,以前小区那几个“老炮”,落户只认油车,说是“加油一瓢能跑一圈北京城”。今年开春,连隔壁刘师傅都开始盘算:“电瓶车是不是比油车合适?我看咱这小区地库,充电桩都排起来了。”
前些天,下班在公司车队那儿蹭烟,王师傅掰着指头给我算账。他去年刚把八年老的捷达换了个插混,说平时市区跑,充电用电,百公里花个四五块钱。而原来汽油得五六十一趟,尤其是堵车时候,油耗飙上天。他还嘀咕,说混动车开起来还是有点“死板”,尤其起步时候没那种油车的“蹿劲儿”,不过安静是真安静,堵车听广播都很清晰。群里张哥家女儿干脆买了纯电,说理由很简单——摇号难,电车直接能上绿牌。至于新出的那些车载中控、娱乐系统,也挺受年轻人捧场,听说有人中午休息直接坐在车里刷剧、吃便当都顺手。
不过,对电车好坏大家伙意见分裂挺大。家里有做快运的表哥,每次走高速就念叨:“充电桩是多,能不能真排上队是两说。货车一趟下来,油箱五分钟满,电车排半小时还怕掉电。”他还调侃,说“等电,还不如找个路边小饭馆歇歇脚。”说到冬天,老家那边东北发了消息,电动车续航腰斩是常态。表姐前年冬天还在路上遇到事,电池跑出瞬间掉到1/3,最后靠服务区热心的大爷帮忙才没冻路上。
不过最近听修理厂的李师傅说,电池技术更新快,马上固态电池出来能边充边跑,据说理论上能十分钟充到1200公里,养护成本比现在的锂电池稳妥不少。李师傅还常说,电车最磨人的不是“大毛病”,关键是“外头小配件”——冬天踢热风系统,电压一低导航就跳屏,哪怕仪表盘也偶尔断联,其实油车也有各自猫腻。听说宝马去年新出的电动,有个按键制冷的小功能,冷门到连销售都一开始没发现,后来是车友群试出来,夏天用着真管用。
说到环保,大家老盯着发电还用煤。这事也就只剩下半拉理了。我爸说楼顶太阳能板前年刚装,两个月夏天能给家里小车充两礼拜,实际白天跑市区都不怕。隔壁老王孩子学这个,说其实集中发电厂效率比一车一发动机可高多了——而且以后风能、水能就是主流,小时候村口风车是玩具,现在都能发电给自用小车充。
买车选啥,谁都不敢拍胸脯保准。前阵子看大众和小鹏合作新的纯电,说是“德国工艺+中国智能”,销售群里都热闹着,有人说实际跑起来还没老款油车稳当,特别是山路和土路,但城区里节能方面确实有进步。邻居戴表叔讲他当年用过的老轿车,十几万公里还跑得顺,说情怀终归是情怀,现在家里放着偶尔擦擦轮胎,主要所有人都在看新技术。
小区三号楼有个事,现在都当茶余饭后开玩笑。有户老徐家,前两年刚买的新油SUV,今年听说电车指标可转给亲戚,正琢磨着要不要把“大号越野”给小侄子,自己换个电动通勤,每天跑两公里,不用担心掉电啥的。群里曹姐还提了一嘴,说各种电车配置现在多,“外接电源”、“车载小桌板”啥的,其实不少时候只是厂家的“卖点”,用得最多的还是那几个老功能,方向盘加热和大灯自动调节,冬天夜路特别好用。
有次周末,楼下一帮人一边洗车一边讨论,一哥们突然插话:“燃油车能听见发动机‘嗡嗡’才踏实,电车一点动静都没有,夜里倒车连猫都不警觉。”旁边的李师傅接口:“车辆嘛,每代都不一样,你早晚还是得跟得上,不跟就只剩怀旧和修理了。”其实哪种车都不是永远主角,城里人买电车图个新鲜和成本低,跑业务的还要油车皮实,不过↓↓现在谁在乎功能机了,还不如说说最近哪家电车广告拍得奇怪。
前天刷朋友圈,听说老赵家刚把四年老油车卖了,说是换新的电车来回试开,后排座椅还发现有个“儿童沉睡报警”的小功能,还真用了一回。二手油车现在行情一般,但有些稀有车型能卖高价,专门有收藏圈子悄悄在收,五年前那批德系小轿车最近都有人出高价抢。
年底了,大家在群里等着新牌政策。老李开玩笑说没准二十年后,我们围着烧烤摊说的“油车故事”,就跟老人聊手表一样,谁还记得当年卡车加油五分钟能跑长白山。其实下回换车,不管油车电车,能开着顺手就行。买了新的,坏了修理厂跑几趟,旧的二手还能换。至于冬天掉电还是高速排队,群里说,关键还是自己踩着踏实,其他都慢慢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