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型 SUV 市场,卖得最好的那几款车,销量能甩末尾的 20 倍!今年 6 月,整个市场的月度总销量破万车型只剩 9 款,同比下降 23%,这市场萎缩得比天气降温还快。更夸张的是,头部车型的销量直接断层,Model Y 单月卖 4 万台,而尾部车型可能连 2000 台都不到,差距大得离谱。
先看看技术路线的竞争。纯电领域,特斯拉 Model Y 一骑绝尘,单月 4 万台的销量,相当于后面车型的 20 倍还多,生存线销量直接跌到 2500 台以下。插混这边,比亚迪宋 L DM-i 表现不错,月销 1.6 万台,但离破万的生存线还差点意思。燃油车阵营,途观 L 和探岳加起来月销 1.9 万台,可生存线也降到了 3000 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传统豪车日子不好过,宝马 X3 排名第 15 位,月销 6000 多台,沃尔沃 XC60 更是跌到第 20 位。新势力品牌小鹏 G6 和乐道 L60,月销都不到 6000 台,生死就在一线之间。自主燃油车表现还算稳定,捷途 X70 和红旗 HS5 月销 7000 多台,筑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凯迪拉克 XT5 月销 3300 台,还不到 Model Y 单周销量的 82%。新能源车型阿维塔 07 和蔚来 EC6 月销都不到 2000 台,处境艰难。传祺 GS8 因为换代滞后,排名跌到第 36 位,燃油车的绝唱让人唏嘘。
政策退坡让消费者买车更谨慎,决策周期延长。技术路线博弈激烈,插混车型分流了纯电需求,宋 L DM-i 的热销就是最好的证明。渠道革命也在进行,直营体系颠覆了传统 4S 模式,特斯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点。成本重构让豪华品牌溢价崩塌,宝马 X3 的大幅降价就是例子。
未来,中型 SUV 市场的安全线提高到月均 8000 台,连续 3 个月销量低于 3000 台的车型就要面临淘汰。智能化配置渗透率超过 80% 成了标配,快充能力也成了胜负手,15 分钟补能的车型更受青睐。二手车残差率首次影响新车决策,消费者买车时开始考虑保值率了。
对于燃油车来说,轻量化和混动化转型是关键;新势力要把城市 NOA 标配化;豪华品牌可能还得继续以价换量 3 年。市场变化太快,车企们得赶紧调整策略,不然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你觉得未来中型 SUV 市场会怎么变?你买车时会考虑残值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