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车展,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好多国产新车,一个比一个“有范儿”,颜值直接拉满。以前咱们总说“合资车设计牛”,现在倒好,国产车不仅把场子撑起来了,甚至开始引领潮流了。你瞅瞅那些新车,线条流畅、灯组犀利、内饰科幻,哪哪都透着一股“我不跟你玩套路,我就走自己的路”的劲儿。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大趋势——去大师化。
啥叫“去大师化”?简单说,就是不再迷信“国际设计大师”挂名加持,不再照搬欧美那套审美模板,而是让咱们自己的设计团队支棱起来,搞出真正懂中国用户、适合中国市场的车。以前不少品牌喜欢高薪请个外国设计师,名字一挂,仿佛车型立马“高大上”了。结果呢?设计出来的东西水土不服,看着洋气,用着别扭。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开始把设计话语权交到本土团队手上,反而做出了让人上头的作品。
就说比亚迪吧,自从搞了“Dragon Face”设计语言,那真是彻底翻身。以前的比亚迪,设计上真不算出彩,甚至有点劝退。可现在呢?从汉到海豹,再到仰望U8,每一款都带着浓浓的中国元素,又不失科技感,风阻系数还一个比一个低。你说这是巧合?不,这是比亚迪把设计主导权交给中国团队后的必然结果。他们懂咱们喜欢什么,知道怎么把“龙”这种文化符号揉进现代车身里,不靠大师光环,也能做到出片利器。
再看吉利,从“老咕噜棒子”的时代一路走来,现在推出了星瑞、星越L这些车,设计上完全摆脱了模仿痕迹。尤其是星越L的内饰,三块大屏+简约中控,直接把“科技座舱”这四个字写明白了。你说它像某德系?像某美系?好像都有点,但又都不完全一样。这就是自主设计的底气——不抄作业,也能考高分。
还有长安,UNI系列一出来,那个无边界格栅+星际战舰大灯,直接让人眼前一亮。你说这设计是为了炫技?其实不然。它精准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痛点——要个性,不要平庸。UNI-V开出去,回头率顶呱呱,妥妥的出片利器。而且人家不只是长得好看,底盘调校也支棱,开着有劲,过弯稳当,真不是个“花瓶”。
当然,有人会说:“国外大师设计的车,难道不香吗?”香,但不一定适合你。就像西装配高跟鞋,出席晚宴是体面,但你让我穿着它去菜市场买菜?那不得脚疼?汽车设计也一样,脱离使用场景的美感,都是耍流氓。以前有些车,请了国际大师操刀,外观看着高级,可后排头部空间压抑,储物格设计反人类,这不就是典型的“设计脱离实际”吗?
反观现在这些去大师化的国产品牌,更愿意蹲下来听用户说话。你要大空间?给!你要智能座舱?安排!你要百公里加速快?没问题!像小鹏G6,外观没那么张扬,可线条简洁耐看,关键是智能驾驶和空间利用率,直接把Model Y都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叫什么?这叫精准打击,不靠脸吃饭,靠实力赢麻了。
再拿理想L系列来说,设计上绝对算不上惊艳,甚至有点“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刻板印象。可人家销量为啥一直顶?因为它把家庭用户的需求摸透了。二排大屏、冰箱、可调节座椅,每一项都是冲着“全家出行舒适”去的。你说它不够运动?不酷?对,它不追求这个。它要的是让你老婆孩子上车就说“真香”,这才是它的设计哲学。
相比之下,某些合资品牌还在吃老本。迈腾、凯美瑞这些“国民神车”,产品力确实稳,可设计上多少年没大变了?用户都换了几茬,审美都升级了,你还在原地踏步,这不是自己把市场让出来吗?现在年轻人买车,谁还愿意开一辆“走路摇头晃脑”但内核老旧的车?他们要的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能上桌第一个动筷的车。
所以你看,去大师化不是不要设计,而是要更接地气、更有灵魂的设计。中国设计师不再仰视国际大师,而是平视世界,甚至开始输出自己的审美。红旗E-HS9那叫一个霸气外露,蔚来ET7的简约东方美学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些车,没有一个是靠外国设计师“赐名”火起来的,它们靠的是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
当然,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些品牌打着“去大师化”的旗号,实则设计团队经验不足,搞出些不伦不类的作品,被人调侃为“车界网红”,红得快,凉得更快。但整体趋势不可逆——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只有真正用心设计的车,才能留下来。
说到底,汽车设计不是艺术展,它是为大众服务的。能让你一眼心动,又能陪你日久生情的车,才是好设计。现在的国产车,正在从“模仿者”变成“定义者”,从“性价比”走向“价值感”。这背后,是无数中国设计师的默默耕耘。
所以我想问问你: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面对这些越来越有性格的国产车,你会怎么选?
是继续迷信“大师光环”,还是支持咱们自己的设计力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