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价格屠夫”宝骏华境强势来袭,鸿蒙智行欲破局中低端市场友商慌了么

北京五方天雅,周四晚上八点半。听到店里吊顶风机的嗡嗡声,空气里还残留着新车的淡淡塑料味。我正坐在宝骏华境的驾驶座,顺手摸了下方向盘,刚下过雨,摸上去还有点凉。

销售小刘凑过来说:这车用的是鸿蒙智行,配置这个价位算是挺顶了,你说这智能系统是不是有点佛系?我半开玩笑地回应:佛系倒不是,成本控制上那是精打细算到家了。他说:对啊,听说他们为了拉下市场价,成本削得够狠的,像电池部分能省三成。

智驾“价格屠夫”宝骏华境强势来袭,鸿蒙智行欲破局中低端市场友商慌了么-有驾

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鸿蒙智行坐阵的宝骏华境,月销量目标大概是4到6万辆(体感估算,样本有限),和同级别比亚迪元PLUS比,销量压根不输。挺让人好奇,这价格压得这么低,智能水平真能保持比肩那些高端车型吗?特别是自动驾驶部分,市面上不少10万左右的车,AEB(自动紧急制动)触发反应时间快慢差距太大,这车会不会也有迟滞?

提个问题,你觉得智驾系统在中低端车最该砍掉的功能是啥?我的态度有点矛盾,一方面想便宜省心,另一方面又怕为了省成本搞得推搡顿挫,体验烂到底。但说实话,宝骏华境在这方面算是做得还行,低速顿挫比我之前试过的某吉利银河E5好多了,尤其是起步平顺,后排坐姿也舒服——别问我怎么注意后排的,我就凑巧坐了一回。

这里透露点供应链的活:华境能把成本往下拉,关键是五菱把产能利用率提上去,类似工厂开足马力,模具摊薄成本,电池用的是标准LFP,谈判权杖甩得很开,估计能省30%-40%(体感估算)。芯片和域控也用鸿蒙统一做法,研发成本摊薄20%-30%,这就像咱买菜,买整包比散装划算。这些环节拼起来,整车的BOM成本可降45%-55%,甚至接近60%,但要等个12到18个月,周期够长。

智驾“价格屠夫”宝骏华境强势来袭,鸿蒙智行欲破局中低端市场友商慌了么-有驾

我之前说鸿蒙智行肯定能拿下中低端市场,其实说大了。这毕竟不是单靠软件堆堆界面就能成的,供应链上的物理成本、平台复用率才是真刀真枪,鸿蒙智行软硬结合还是有边界。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宝骏华境具体会在多少城市铺开?不同地方消费力差太多,销量还要看渠道攻坚和用户认知,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便自嘲一下,我这行情分析弄得头疼,二线小城市的用户到底买不买账?销售同事说:买智能车,他们还是先看价格和保养便捷。 这就带来个临场小计算,假如这车25万买的起,保值率咋算呢?按照过去三年同价位LFP电动车体感,三年后大概剩下65%-70%左右,但智能系统更新没保证,折旧可能还带点砍价空间。

还有个问题,鸿蒙和五菱合作,看上去像是华为下乡,但实际是智能平权吗?我觉得更像是一场品牌和供应链互相借力的博弈,华为拿技术,五菱拿渠道和产能,不仅仅是智能的平民化,还是产业分工的升级。

智驾“价格屠夫”宝骏华境强势来袭,鸿蒙智行欲破局中低端市场友商慌了么-有驾

我刚才翻了C位的相册,里面有个小细节:宝骏华境的车钥匙,塑料感不强,按键反馈清脆,和几款同价位车钥匙比起来,手感足足要好一级。看到这细节突然觉得,别小看了做工细节,影响用户爱不爱开车。

对比下AEB,宝骏的表现明显比我试过R汽车低配板强,R车有时候一感检测不稳就是不干,华境多了点冷静和稳健,不会忽然跳命令。而且后排乘坐空间和视线通透度不少人夸,从我这体验,舒适度上算是加分,而且这个价位够用,不追求旗舰级别别去强求。

智驾“价格屠夫”宝骏华境强势来袭,鸿蒙智行欲破局中低端市场友商慌了么-有驾

话说回来,鸿蒙智行如果成功杀进来,别的什么品牌会慌?比亚迪会紧张吗?体感上,大家争议多的是价格和渠道,技术反而成了门槛降低的筹码。你觉得比亚迪会不会也加速中低端智能化布局来压制华境?

我又跑题了,先打个醒脑针:车窗上雨刷疏水效果挺好,雨点像轻轻弹在上面,滑落很快,这种小细节对于通勤党重要不?我倒觉得这才是日常最扎心的体验,智驾系统再牛,雨天视线不好就是会怂。

有点想睡了,这场智能平权的游戏到底能翻起多大浪花,得看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车厂家搅动市场,这逼近实操的博弈,才有味道。

智驾“价格屠夫”宝骏华境强势来袭,鸿蒙智行欲破局中低端市场友商慌了么-有驾

你说呢?这宝骏华境的方向盘温度,摸上去该几时才暖起来才舒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