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

保时捷的利润神话破灭了。 这家曾经每卖一辆车就能赚走普通人一年工资的豪车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利润暴跌99%,总共只赚了4000万欧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相当于保时捷现在卖一辆车的利润,还不够加满一箱98号汽油。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德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奔驰推出“自愿遣散计划”,让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 大众则计划在2030年前裁员3.5万人,同时暂停员工加薪。 宝马的税后利润也下滑了29%。 这些曾经代表着德国制造最高水准的汽车品牌,如今集体陷入困境。

保时捷的亏损并非偶然。 第三季度9.66亿欧元的亏损中,有27亿欧元是战略调整带来的额外支出。 推迟纯电车型推出和终止电池自产计划,保时捷不得不为这些决策买单。 同时,作为没有在美国设厂的汽车品牌,保时捷所有出口到美国的车型都需要缴纳高额关税,预计今年这笔支出将达到7亿欧元。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中国市场的变化对保时捷打击尤为沉重。 作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市场的销量在前三季度下滑了26%。 保时捷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已经从去年的150家缩减至135家。 经销商反映,现在保时捷的优惠幅度越来越大,消费者仍然持观望态度。

奔驰的裁员计划背后是业绩的大幅下滑。 上半年销售收入663亿欧元,税后净利润27亿欧元,比去年同期下跌55.8%。 奔驰的“自愿遣散计划”被业内视为变相裁员,这是该品牌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人员调整。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大众汽车作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半年收入1584亿欧元,税后利润同比下降38%,只有44.87亿欧元。 大众与工会达成的协议显示,公司将在2030年前裁员3.5万人,同时暂停2025年和2026年的加薪计划。 德国工厂的产能将削减70万辆。

宝马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上半年税后利润40亿欧元,下降29%。 宝马在电动化转型上的投入持续增加,市场反响却不及预期。 宝马i系列电动车的销量远低于公司最初设定的目标。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德国汽车工业的问题根源在于转型困难。 从2017年开始,德国主要汽车品牌的销量就出现下滑趋势。 到2024年前三个季度,大众、宝马、奔驰三家公司的税前利润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一。

电动化转型成为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共同难题。 保时捷最初计划在2025年实现超半数新车电动化,2024年其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有27%。 纯电动车型Taycan的销量在2024年暴跌49%,迫使保时捷重新调整战略。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大众汽车的电动化之路同样坎坷。 在“柴油门”丑闻后,大众投入巨额资金研发电动车,市场接受度始终不高。 ID系列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缓慢,在中国市场更是面临激烈竞争。

德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正在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德国汽车业的平均每小时劳动成本为62美元,而葡萄牙仅为20欧元。 能源成本方面,俄乌冲突导致德国能源价格大幅飙升,这在2024年达到顶峰。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供应链问题也困扰着德国汽车制造商。 欧盟希望建立不依赖亚洲的电池供应链,这一目标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从原材料采购到电池生产,欧洲企业都面临着成本和技术上的挑战。

政策环境的变化让德国汽车制造商措手不及。 法国在2023年取消电动汽车补贴后,在欧洲引发了连锁反应。 各国对电动汽车的态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一,导致欧洲电动车市场发展不平衡。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给德国汽车工业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品牌在电动车技术、智能化配置和价格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被蚕食。

德国汽车制造商开始调整电动化战略。 保时捷宣布推迟部分纯电车型的推出,并将燃油车型的生命周期延长到2030年。 梅赛德斯-奔驰也表示不再坚持2030年全电动化计划。

保时捷销量暴跌,德国汽车业迎来寒冬!-有驾

宝马和奥迪也相继表态不会放弃燃油车生产。 这种战略调整反映了德国汽车制造商对当前市场现实的妥协。 激进的电动化转型计划正在被更务实的多技术路径并行策略所取代。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对混动技术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建议先主攻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汽车,以稳定就业市场。 这个提议得到多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支持。

裁员和成本削减成为德国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大众计划通过裁员和产能调整节省150亿欧元的成本。 奔驰的裁员计划预计将影响3万个工作岗位。

德国汽车供应商也面临巨大压力。 博世、大陆等零部件巨头纷纷宣布裁员计划。 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进行结构调整。

德国汽车工业的困境对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汽车制造占德国制造业的20%,贡献了6%的GDP。 汽车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欧盟研发总额的34%。 整个欧洲有1360万人在汽车行业工作。

欧洲钢铁行业250万个就业岗位也与汽车制造密切相关。 德国汽车业的衰退正在波及相关产业。 工会与资方的谈判越来越艰难,劳资关系日趋紧张。

大众与工会的谈判持续了9个月才达成协议。 工人最初要求加薪7%,最终结果是暂停加薪并接受裁员计划。 这反映出德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德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大在新技术领域的投入。 宝马和大众都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计划在2025年实现小规模量产。 这种新技术被认为可能改变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保时捷试图通过限量版和定制化项目维持品牌溢价。 911 Spirit 70限量版全球仅1500台,售价超过24万欧元。 这种策略对整体业绩的改善效果有限。

德国汽车工业正处在十字路口。 曾经的工业明珠如今黯淡无光,转型之路充满挑战。 成本压力、技术瓶颈和市场变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场“完美风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