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的市场地位在近几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已跌破五成。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现实。新能源车如同潮水般涌入市场,试图将燃油车赶出历史舞台。而就在新能源汽车引擎声渐高时,燃油车的阵营内部还在你死我活,相互厮杀。榜单犹如江湖风云,一周一变,你方唱罢我登场。吃瓜群众看戏,其实台上每一辆车都快“愁成油桶”了。
最新的2025年7月第4周燃油车销量榜单一出,仿佛给市场投下一颗炸弹。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还能有33款燃油车型销量超过2000辆,说到底是活下来的王者还是未入“大船”?榜单冠军被轩逸强势摘走,朗逸只能偷偷抹眼泪位居第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星越L,这回却被凯美瑞反超,连前三都没抢到。至于帕萨特?第八名,光芒不再。让人感慨,合资与国产在燃油车领域的权力游戏,比宫斗剧精彩。
仔细端详榜单,不难发现合资品牌依旧是主角。前十名里,八席已经被合资“铁三角”牢牢锁定——轩逸和朗逸掰手腕,凯美瑞和RAV4荣放抱团取暖。尤其大众家族,速腾、帕萨特、途观L、迈腾,前十里面混了个“五仁月饼”,一点不给其他品牌脸面。就是这样,大众依旧是中国消费者的老朋友,哪怕风头早已不如往日。至于丰田系,凯美瑞、荣放每周销量稳健,把持住“日系扛把子”称号。
再看国产品牌的发力,就像在茫茫合资丛林里分到残羹冷炙。吉利算是国产中的尖子生,星越L、博越L不光挺进前十,还都突破了周销4000辆大关。其他紧随其后的国产车型,锋兰达、逸动、缤越等,虽然在前20勉强留名,但仍充满隐忧。要说红旗H5、瑞虎8等重磅看家车型,竟然连前20都进不去,这场赛跑里,是不是连起跑线都摸不到?
榜单背后,是存量互搏的残酷竞争。合资主流车型彼此抬价压价,国产自主品牌拼配置拼性价比。“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最终换来的却是销量下滑,老玩家求稳,新势力猛追。CR-V已连续数周跌出前十,勉强排在第18名,雅阁更是惨淡到极点,连25名都摸不到。难怪有人调侃:“本田的黄金时代,怕是要变成黄粱一梦了。”至于奔驰宝马,这两位“高富帅”混得也不咋地:奔驰C级第34名,宝马X3、奔驰GLC更几乎垫底。看着榜单尾巴摇摇欲坠的成绩单,它们或许也开始怀疑人生。
这种榜单其实也挺有意思,像一本浓缩版的社会教材。燃油车们相互厮杀,合资抱团,本土自强,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在渐渐收尾。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精明,不再单一迷信品牌,更多考虑性价比、长期使用成本以及科技体验感。过去那些靠单一爆款糊口的日子显然已经过去,即便是“神车”轩逸、朗逸,也要时刻提防身后同类的“暗箭伤人”。
实际上,燃油车的未来不是一场决战,而是一场缓慢而漫长的消耗战。新能源蚕食市场,政策引导下加速换道,燃油车只能在各自细分市场“坚守阵地”。也许将来榜单上的这些名字,有的会变成记忆,有的会孵化新物种,但技术进步与市场博弈,让这场“存量大战”变得充满想象空间。
结尾不煽情,留一点思考:市占率不断下滑的燃油车,还会在销量排行榜上占据怎样的位置?是最后倔强的守夜人,还是终将在历史大潮中被彻底淘汰?未来的答案,也许就藏在每一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之中。正如高手对决,胜负未分之前,一切皆有可能,但转型路上,没有谁是永恒的赢家。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