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

2025年9月第一周的SUV销量榜单一出来,评论区讨论声一片。咋回事呢?

特斯拉Model Y以8407辆的成绩继续领跑榜单,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统治力。

海狮06新能源和问界M7这些国产新能源SUV紧追不舍,吉利星越L也保持着稳定的销量表现。要知道,这可是"金九银十"的节点,各家车企都憋着劲冲销量,而刚刚在9月9日上市的方程豹钛7也即将开始大规模交付。

今天咱就掰扯掰扯,9月第一周这场SUV销量战,到底谁的表现最抢眼,谁又在默默发力。

第一部分:特斯拉Model Y怎么继续守住王座的?特斯拉这次稳了吗?


先说重点:根据2025年9月第一周(9月1日-9月7日)的终端销量数据,Model Y单周销量约8407辆,继续领跑SUV销量榜,保持着"榜首"位置。虽然这个成绩相比前几个月有所波动,但Model Y依然是20到30万级纯电SUV市场的标杆。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当时很多人还在观望"新款Model Y能不能继续霸榜",结果数据一公布,特斯拉粉丝们总算松了口气。

这成绩放在9月初这个时间节点来看,确实还算稳健,毕竟这是"金九银十"购车旺季的开局阶段。这事儿得从2025年初说起。那会儿特斯拉在1月10日推出了焕新版Model Y,在续航、辅助驾驶硬件、安全、外观内饰等方面全面提升,而且针对悬架舒适性、降噪和后排座椅舒适性上做了重点升级,主打"听劝"。

新款上市后市场反应还不错,首日就收获了5万台订单,这热度确实吓人。

到了9月,经过大半年的市场验证,焕新版Model Y已经完成了大规模交付,消费者对新车的认可度也逐渐稳定下来。9月第一周能拿到8407辆的成绩,说明Model Y的产品力和品牌号召力依然在线。

为啥Model Y还能守住王座?

咱仔细扒拉扒拉发现了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产品力确实硬"。焕新版Model Y在智能驾驶、续航里程、车机系统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在国内的推进,让很多科技爱好者愿意为此买单。

而且特斯拉的超充网络覆盖广,充电速度快,这在长途出行场景下优势明显。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开过特斯拉的超充,再去用其他品牌的充电桩,真的回不去了"。第二个原因是"品牌溢价依然强"。虽然国产新能源品牌这两年进步飞快,但特斯拉作为"电动车行业领军者"的地位还是深入人心。

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开着Model Y上下班,多少还是有点"面子"加持的。

再加上马斯克个人的明星效应,特斯拉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品牌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第三个原因是"保值率优势明显"。二手车市场的数据显示,Model Y的三年保值率能达到六成以上,这在新能源车里算是相当高的水平了。


很多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会考虑"几年后卖出去能值多少钱",Model Y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让人放心。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对比一些国产新能源车型,虽然新车价格便宜,但二手车掉价厉害,算总账的话Model Y反而划算。说白了,Model Y这次能继续守住9月第一周的销冠位置,靠的是"产品力、品牌力、保值率"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虽然国产竞品越来越能打,但特斯拉的护城河还是挺深的。

第二部分:吉利星越L和方程豹钛7稳定发挥、钛7强势上市,国产SUV到底凭啥这么能打?

可能有人要问了,吉利星越L和刚上市的方程豹钛7,凭啥能在一堆SUV里保持关注度?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别急,咱一个一个扒。

先说星越L,这款车虽然不是新面孔了,但在2025年9月依然保持着稳定的销量输出。虽然9月第一周的具体周销量数据没有单独公布,但从月度数据来看,星越L一直是"紧凑型SUV销量榜"的常客,月销量基本稳定在2万辆以上。

这成绩放在国产SUV里,已经算是相当能打了。

星越L能保持稳定发挥,靠的是"老炮儿的经验"加上"持续的产品升级"。这车基于沃尔沃的CMA架构打造,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超过七成,中保研碰撞测试拿了"全G"成绩,安全性没得说。

而且吉利这两年在智能化配置上也没闲着,8155芯片车机、L2级辅助驾驶这些配置逐步下放到全系,性价比一下子就上来了。

是价格还挺香,起售价12.77万,顶配也才18.52万,这价格区间覆盖了"12到18万家庭SUV"的主流需求。

空间表现。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星越L的长宽高是4770乘1895乘1689毫米,轴距2845毫米,后排腿部空间超过800毫米,后备箱常规容积506升、放倒后排能飙到1477升。这空间表现对比同价位的合资车,优势相当明显。

很多家庭用户买SUV就是图个"能装",星越L在这方面确实满足了需求。

用车主的话说"周末带全家出去玩,后备箱塞满了东西还不觉得挤,这才叫实用"。再说钛7,这个"新丁"可是9月最大的话题车型之一。2025年9月9日,方程豹钛7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个配置版本,售价17.98万元到21.98万元。

这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惊了——原本市场预期钛7会定价在25到30万,结果比亚迪把起售价压到18万以内,这波操作属实"价格屠夫"本色。

上市当天,钛7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市场号召力,虽然具体订单数官方没公布,但从各地4S店的反馈来看,咨询量和订单量都相当可观。钛7最大的卖点是"大五座加插混加智能化"的组合。它定位中大型SUV,长宽高5130乘1970乘1890毫米,轴距3000毫米,妥妥的"大块头"。

但它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不是非承载式,所以日常驾驶的舒适性比硬派越野车好很多,适合城市家庭使用。

动力方面搭载插混系统,纯电续航135到200公里不等,综合续航超过1000公里,既能满足日常通勤的纯电需求,又不用担心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

吸引人的是配置。

钛7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顶配版本还有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机搭载比亚迪最新的DiLink系统,流畅度和功能性都相当不错。内饰方面延续了比亚迪一贯的科技感,中控大屏、液晶仪表、氛围灯一应俱全,而且用料也比较厚道,座椅是真皮材质,触感和支撑性都不错。

用网友的话说"18万能买到这配置这空间,钛7的性价比真的太香了"。

钛7虽然9月9日才上市,9月第一周还没开始大规模交付,但从市场热度和产品力来看,它很有可能成为四季度的"销量黑马"。毕竟18到22万这个价格区间,既能覆盖追求性价比的家庭用户,又能吸引想要大空间、低油耗的消费者,市场潜力相当大。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第三部分:SUV市场格局销量榜背后的"三国杀",国产SUV能不能彻底翻身?

看完9月第一周的销量表现,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Model Y继续领先嘛,有啥好分析的"。

但如果你把这事儿放到2025年整个车市大环境里看,就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是"特斯拉、国产新能源、传统燃油车"三股力量的激烈博弈,而且格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第一股力量是"特斯拉的守擂战"。虽然Model Y在9月第一周依然是销冠,但从全年数据来看,它的增长势头已经明显放缓。

2024年Model Y在国内卖了48万辆,平均每月4万台;但2025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约24万辆,月均3万台,增速明显下滑。

是市场份额的变化——2021年Model Y销量占中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近六成,到2024年已经降到了近四成。这说明啥?

说明虽然Model Y的绝对销量还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扩张速度,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一点点蚕食。从竞争态势看,Model Y现在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强。问界M7、理想L6、小米YU7这些20到30万级的国产新能源SUV,在产品力上已经不输甚至某些方面超越Model Y了。

比如问界M7有华为智驾加持,城市NOA的体验比特斯拉FSD还要流畅;理想L6空间大,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奶爸神车"定位;小米YU7从7月交付以来月销量已经突破2万辆,靠的是小米生态的无缝衔接和雷军的个人魅力。

这些竞品不仅在产品上有亮点,价格上也很有竞争力,Model Y想要继续"躺赢"已经不太可能了。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第二股力量是"国产新能源的围剿战"。

2025年可以说是国产新能源SUV"全面开花"的一年。从比亚迪的海洋系列、王朝系列,到问界、理想、小鹏、蔚来,再到新上市的钛7,国产品牌在SUV领域的布局越来越完善,而且各有各的特色。


比亚迪靠的是"全产业链优势加价格屠夫策略",宋PLUS、唐DM-i这些车型月销稳定破万;问界靠的是"华为智驾加鸿蒙座舱",M7、M9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理想靠的是"增程加大空间",L系列牢牢占据了"家庭用户"这个细分市场。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是,国产品牌在技术上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智能驾驶方面,华为的ADS、小鹏的XNGP、蔚来的NOP加都已经能实现城市NOA,体验不比特斯拉差;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都有突破;车机系统方面,鸿蒙座舱、小米澎湃OS的流畅度和生态丰富度甚至超过了特斯拉。这些技术积累让国产品牌有了"硬刚"特斯拉的底气。

从市场数据看,国产新能源SUV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2025年前8个月,新能源SUV在整个SUV市场的渗透率已经接近四成多,其中国产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这说明消费者对国产新能源SUV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价格、配置、品质都逐渐得到了认可。

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Model Y的"神车"光环可能会越来越暗淡。

第三股力量是"燃油车的挣扎战"。

虽然新能源车势头很猛,但燃油SUV并没有彻底退出舞台。从9月第一周的销量榜来看,哈弗H6、长安CS75 PLUS、本田CR-V这些燃油车依然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只不过都在靠"降价促销"续命。

哈弗H6终端优惠1.5万,CR-V送保养送油卡,这些手段短期内确实能稳住销量,但长期来看很难持续。

燃油车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劣势"。

以12万预算为例,买燃油车每年油费1万多,买插混车油费不到3000块,5年省下的钱能再买辆小车。而且很多城市对新能源车有优惠,不限行不限号,燃油车早晚高峰还得看尾号。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这体验差距不是一星半点,除非油价能降到3块钱一升或者燃油车大幅降价,否则这趋势根本逆转不了。

说白了,9月第一周的销量格局只是一个缩影,背后反映的是整个SUV市场的"新旧交替"。

特斯拉虽然还守着王座,但国产新能源品牌已经在城门下叫阵了;燃油车虽然还有一口气,但基本是在"苟延残喘"。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能在"技术、价格、体验"三方面做到极致。

第四部分:Model Y和钛7网友都在问啥?这些热点问题咱也聊聊!

销量数据一出来,评论区又成了"大型讨论现场",各种观点满天飞。

有人说Model Y还能再战三年,有人质疑钛7的质量靠不靠谱,还有人担心新能源车的保值率。

咱挑几个热度最高、最有代表性的问题聊聊,看看这些疑问到底有没有道理。第一个问题是"Model Y还能守住王座多久?会不会被国产车反超?"这问题问得挺实在,毕竟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摆在那儿。

从目前情况看,Model Y在2025年第四季度守住销冠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原因有几点:一是焕新版Model Y产品力确实有提升,尤其是在续航和智驾方面;二是特斯拉的超充网络和品牌溢价依然是优势;三是年底可能会有促销活动,销量还有冲一波的空间。但长期来看(2026年及以后),Model Y想要继续"一家独大"就很难了。

国产竞品不仅在产品上追得很紧,价格上也有竞争力,而且还有本土化服务的优势。

比如问界M7、理想L6这些车型,售后网点比特斯拉多,维修保养方便,这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Model Y可能会从"绝对的王者"变成"强者之一",市场份额会被分流,但短期内完全跌出前三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第二个问题是"钛7这么便宜,质量靠谱吗?

会不会是减配换来的低价?"这顾虑其实挺普遍的,毕竟中国人买车一直有"便宜没好货"的心理。

但钛7的质量在比亚迪体系里应该是有保障的。

它虽然定价18万起,但用的是比亚迪成熟的DM-i插混技术,三电系统和方程豹豹5共享,可靠性经过了市场验证。车身结构方面采用承载式车身,安全性比非承载式差一些,但日常使用完全够用,而且舒适性好。

配置方面钛7也没偷工减料。

全系标配LED大灯、电动尾门、L2辅助驾驶,中高配还有座椅加热通风、全景天幕这些舒适性配置。内饰用料也比较厚道,中控台是软性材质,座椅是真皮包裹,这些细节能看出比亚迪的诚意。

唯一要注意的是,18万的入门版配置会相对简配一些,比如没有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功能也相对基础,如果想要完整的智驾体验,还是得上到20万以上的版本。

第三个问题是"新能源SUV的保值率怎么样?

几年后卖车会不会亏死?"这问题确实是很多人的顾虑,因为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一直是个痛点。

从目前的二手车市场数据来看,新能源SUV的保值率确实不如燃油车,尤其是一些小众品牌的车型,三年保值率可能只有四成左右。但也有例外,比如Model Y的三年保值率能达到六成以上,比亚迪的唐DM-i、宋PLUS也能达到五成多,这在新能源车里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影响保值率的因素主要有几个:一是品牌力,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头部品牌的保值率明显高;二是电池衰减,如果电池健康度好,保值率也会高;三是市场保有量,保有量大的车型维修配件便宜,二手车买家也愿意接受。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所以如果担心保值率,尽量选头部品牌的热门车型,而且日常用车注意保护电池(避免频繁快充、不要长期满电或亏电停放),这样卖车的时候能多卖点钱。

第四个问题是"SUV市场会不会被新能源车完全占领?

燃油SUV还有吗?"这问题有点极端,但方向是对的。

从目前趋势看,新能源SUV的渗透率会继续提升,但燃油SUV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新能源SUV渗透率约四成多,也就是说还有五成多的市场份额是燃油车。

这部分用户要么是预算有限(新能源车首购成本还是高一些),要么是有特殊需求(比如经常跑长途、住的地方充电不方便),要么就是对新能源技术不太信任。

但长期来看(5到10年),新能源SUV占据主导地位是大概率事件。

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充电设施完善、购车成本下降,新能源车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燃油SUV可能会退缩到一些特定场景(比如越野、房车改装),或者被插混车型替代(既能用电又能用油,兼顾了两边的需求)。

所以如果现在买车,预算充足的话建议优先考虑新能源,毕竟这是大势所趋。

结语:国产新能源SUV9月第一周,国产SUV正在"蓄势待发"!

从2025年9月第一周的销量表现就能看出,SUV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Model Y虽然还守着王座,但国产新能源品牌已经在磨刀霍霍了——星越L用稳定的销量证明了"性价比依然是王道",钛7用18万的起售价宣告了"大五座SUV也能很亲民",问界M7、理想L6这些新势力在智驾、空间、生态上各有绝活。

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有驾

这哪是简单的销量竞争?

分明是一场"技术"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奏!合资燃油车还在靠"降价促销"苟延残喘,国产新能源车已经开始"技术降维打击"了;特斯拉还在吃"品牌溢价"的老本,国产车已经把"智驾、续航、配置"全拉满了。

整个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谁能抓住用户真实需求、谁敢在技术上下血本、谁愿意把利润让给消费者,谁就能在这场"淘汰赛"里活下来并且活得好。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你有20万预算买SUV,会选"依然坚挺"的Model Y,还是"性价比之王"的星越L,又或者"新晋网红"钛7?

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都怎么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